APP下载

新常态下的农业机械化

2015-09-11郑砚砚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机械化新常态农业

郑砚砚等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业机械化也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在新起点上开创发展新局面,是行业中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呈现的特点,进而探讨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新出路。

关键词 新常态;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97-02

2004年,我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农业支持工业模式,开启工业反哺农业的新篇章,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也成为我国新一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元年”。正是得益于国家立法、政策拉动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刚需,让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在10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让中国农机人形成了一种发展的惯性思维,更加习惯和适应这种快速增长,因而对于市场判断形成了持续的乐观情绪。而事实上,自2011年开始,中国农业机械开始呈现增长乏力的趋势。据分析,这种变化不是行业周期性引起的需求变化,而是农业机械化进入转型升级“新常态”的标志。

1 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呈现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讲话中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各项工作,须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奋发有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研究新常态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出路,要深入研究农业机械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的新特点[1]。

1.1 发展速度在新的合理区间运行

在不同的时期,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不同,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区间。把握合理的运行区间基于2个要点:一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二是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当GDP在10%以上的增速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以大于3%的增速与之相适应是合理运行区间;当GDP在7%~8%的中高速增长时,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例,超过2%的增长速度处在较合理的运行区间[1]。随着GDP的逐渐变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经过一个逐渐的、趋合理的变化过程,重新进入稳定期,是符合农业机械化进入中级阶段后期的发展规律。另外,农机化发展的质会稳步提高,发展的速度会逐步放缓。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能够在转型时期依然保持2%左右的增长速度,增加的绝对值非常大[1]。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在新的合理区间运行,能够赢得经济新常态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

1.2 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以上[2],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2]。但也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耕作方式仍大量存在;农业生产资源占用多、消耗大、效率低、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情况依然存在;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中国农业机械化要着力做强,大力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以数量增加为主要指标的增长方式,逐渐建立以数量、质量、效益为主要指标的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只关注提高生产能力、保障生产安全的推广重点,将提高竞争力、促进增收、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同时纳入考虑的范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获利增效为中心,适当放缓发展速度,稳中提质、增效,使农业机械化向结构合理、形态高级、效益增长的方向持续发展,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引领作用。

1.3 注重推进和保障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四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凸显,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落后的生产方式使我们在取得成就时付出了过度开发、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耕地质量退化、气候变化恶劣等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12年,我国农药施用量达180.6万t,迫切需要精量、精准、高效、安全的施药机械装备和技术;2013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5 912万t,试验表明,若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合理施肥,可节肥30%;2013年,经济社会用水总量中超过60%被用于农业生产,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9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国家农业节水纲要》要求到2020年达到0.55以上[3],节水空间很大。发展有政策、技术、装备支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安全农产品,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是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新常态的着力点和发展增长点。

1.4 注重农机化发展成果共享

新常态更加注重农机化发展成果共享。一是在新形势下,通过政策鼓励、经济补贴、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的受益面积,让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方便、适用、优质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三是以往农业机械化推进过程中的落后地区、困难领域、薄弱环节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经济补贴,发展速度加快。四是农机职业将成为光荣、体面职业。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1],建立农业机械化人才流动、继续教育培训机制,资格认定系统,更好地发挥职业化农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早日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的中国农机梦做出实际的贡献!

2 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新出路

10年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895.8亿元一路攀升到2013年的3 800.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位数;2004年农机行业利润不足23亿元,而2013年已经达到236.92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从2004年的34.3%,激增至2014年的61%,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农机制造国与最大农机消费市场[4]。而这10年间,我国的农机行业发展是典型的投入拉动,现在要向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化,优化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顺应经济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新需求。endprint

2.1 发展的“新出路”要靠创新驱动

2.1.1 战略的创新。战略是以未来为主导,与环境相联系,以现实为基础,对行业发展的策划、规划,它研究的是行业的明天[5]。经济新常态无疑将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有的管理制度、政策导向、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农业机械化行业的发展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农业机械化是如何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和资金投入拉动中生存和发展的[6],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表1)。

2004—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机补贴资金1 200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3 500万台(套)。大规模投资推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绝不能作为长久之策。可以说行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新常态下,要围绕着种种不利于行业成长的环境进行创新,从地方到全国,从组织结构到运营方式,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增效发展为目标,整个行业须在创新业务环境中调整和整合,以推动农业机械化行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7]。

2.1.2 管理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带来了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因此,管理的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农业机械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系统,构建起对组织战略、体系建设、业务运作、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获得实现和保障的管理机制和支撑平台,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专长、优势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以适应顾客价值、竞争者、替代品的变化,这是经济新常态下农业机械化行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

2.1.3 产品的创新。以科技支撑为理念,推动产品的不断创新。一是要以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引领当代产品的创新;二是从第4次工业革命的高度加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赶超;四是把绿色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2.1.4 工艺的创新。通过研究和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提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等级率、销售率、产值率的工艺创新;二是以技术为导向减少质量损失率的工艺创新;三是以资源为导向降低成本有益于环境的工艺创新[8]。

2.2 发展的“新出路”要靠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新常态下,调整产业结构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出路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决定,行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继续加大。一是加大由传统农业人畜力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的力度;二是加快由低水平机械化生产向高水平机械化生产转变的速度;三是促进增长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深度。

2.3 发展的“新出路”要靠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农业机械化的经营方式从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经营转变,用加法做大做强农机化行业,用减法做大农机化企业;发展动力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和效益驱动;发展结构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延伸;发展区域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推进;发展装备从重点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及关键技术,向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撑[9]。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由低端转向中高端,由国内延伸到国外,赢得竞争的手段也从价格竞争转向了技术、质量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随着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农民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行业需要在满足用户更高的需求方面,不断细化创新升级[5]。农业机械化领域一方面要纵向往中高端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横向扩展农业产业链装备范围,提升重点弱项,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作业机具的发展,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白人朴.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特点[EB/OL].[2015-06-17].http://www.camn.agri.gov.cn/.

[2]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 [EB/OL].(2014-12-15)[2015-06-17].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412/t20141215_4295281.htm.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R].2012.

[4]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发展报告(2013—2014年)[R].2013.

[5] 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农机化新发展[EB/OL].[2015-06-17].http://bbs.news.163.com/bbs/country/514845722.html.

[6]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3-4.

[7] 搜狗百科.战略创新词解[EB/OL].[2015-06-17].http://baike.sogou.com/v52703411.htm.

[8] 高焕文,李问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世纪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0(2):9-12.

[9] 王智力.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3):154-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化新常态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农业科学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