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夷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2015-09-11万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夷陵区经验问题

万永明

摘要 对宜昌市夷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情况、取得的效益、工程存在的问题、退耕前后的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巩固当地退耕还林成果。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经验;问题;对策;湖北宜昌;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85-02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林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立足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绿色夷陵,不断推进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湖北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重点工程造林先进单位”“宜昌市退耕还林红旗单位”等荣誉。

1 基本情况

全区国土面积3 424 km2,总人口52万人,是宜昌市13个县市区中人口最多、版土最大、区位最好、经济总量最大的完整县级区。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五。2001年以来,夷陵区抢抓国家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及巩固退耕林成果等系列项目建设,全区森林面积19.4万hm2,活立木蓄积911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68.72%。

1.1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夷陵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99万hm2,惠及4万多退耕农户15.9万农民,为项目区农户年平均增收1 000元以上。其中,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0.91万hm2,荒山造林1.08万hm2。共营造茶叶、柑桔、桑树、板栗、意杨等特色产业基地1.26万hm2,实现产值9.5亿元。截至目前,夷陵区已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12亿元。夷陵区2006年度退耕还林国家补助已到期的生态林计划面积223.13 hm2。经自查验收,全区2006年退耕还生态林保存面积223.13 hm2,面积保存率100%。

1.2 后续产业如火如荼

2008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任务,5年来中央总投资4 384万元,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440.6 hm2,农村能源太阳能建设2 656台,生物质炉10 470个,生态移民86人,后续产业中新造林2 302.27 hm2、改造1 986.60 hm2、其他171.53 hm2,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 878.80 hm2,培训农民2 010人(次),发展核桃、中药材等林业主导产业2 066.67 hm2,初步实现了生态改善、产业优化、农民增收的阶段性目标。

2 主要措施

2.1 领导重视,凝心聚力

一是落实了工程建设行政领导负责制。区、乡2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党政一把手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区“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工程区和林业部门检查、研究、督办、指导退耕还林工作,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多次督办各乡镇工程进度。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目标责任状,将工程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社会发展目标重要考核内容,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政绩和百分制考核的主要依据。二是落实了工程建设办事机构。区政府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基础上,在区林业局设置专门办事机构,先后于2000年和2008年成立了“夷陵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夷陵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管理办公室”,组建了机构,明确了编制,使工程项目专人负责,专班管理[1-2]。

2.2 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夷陵区把政策宣传作为工程实施的第一道工序来抓。一是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和区林业局连续12年与区广播电视台合办栏目,并在《三峡夷陵网》《夷陵林业网》及《三峡日报》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及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提高了全社会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全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重点宣传,编印《退耕还林政策宣传手册》21万册、宣传画历8万张、科技资料32万份,免费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让《退耕还林条例》和国家相关政策家喻户晓;三是通过标语、会议、宣传车、碑牌等形式,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全区共刷写宣传标语6万多条(幅),设置固定宣传碑牌582处,使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四是印发了《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明白卡》5万份,对退耕还林实施范围、钱粮补助政策、退耕还林者的义务、林下间作、验收合格标准等规定进行了汇编、印发,让退耕农户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2.3 合理规划,科学设计

根据本区实际,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契机,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桔都茶乡”和“东果西药”战略,在中部及东部丘陵地区大力发展柑桔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在三峡库区大力发展优质茶叶等生态经济兼用林,在中、西部尤其是石灰岩地区大力发展核桃和银杏、杜仲、山茱萸等木本药材。做到项目作业设计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作业设计就审批,按照设计施工的就验收。在林种结构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推广兼用林树种和混交模式,充分体现了国家以钱粮换生态的决心,确保了退耕户在政策兑现到期后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能够真正实现稳得住,不反弹。在退耕还林模式上,继续推广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型、林—药—菜、坡改梯等多种工程建设模式,做到了科学设计、合理布局[3]。近2年,夷陵区抢抓国家实施木本油料产业的机遇,规划在中西部石灰岩地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力争2020年面积达到1.33万hm2,产值达到20亿元,并跻身“中国核桃之乡”行列。

2.4 政策配套,强化管理

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上,夷陵区逐步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如财政据实列支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的意见》和《退耕还林补助兑现办法》《夷陵区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管理办法》《退耕还林林木种苗管理办法》等,完善了退耕还林政府负责制、施工合同制、质量督查制、工程监理制、种苗采购供需对接制、过失责任追究制、补助资金“一折通”直达制等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完善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按程序把好申报、规划、实施、验收、兑现等各个关口,杜绝了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endprint

2.5 产业兴林,巩固成果

夷陵区把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鼓励、扶持核桃、油茶、木本中药材、茶叶、柑桔等种植和精深加工业,鼓励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链接配套,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和培养了16家省、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格局。通过采取优先安排林业贴息贷款、银企对接、林产品加工专项资金扶持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把广大退耕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邓村绿茶、萧氏茶叶、秀水天香、东灵秀水等一批企业投入巩固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建成了柑桔、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产业基地。仅2011年,这些龙头企业共投资2.5亿元,兴建核桃、油茶、茶叶、湖北海棠、木本中药材、绿化苗木等基地8 000 hm2,安置1 500名农村富余劳力就业,带动7.9万农民兴林致富。

2.6 科技支撑,诚心服务

夷陵区在退耕还林中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项目中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大林业科技投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4]。夷陵区与省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所签订林业发展“产学研”合作协议,发挥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对夷陵区林业项目策划评审、林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共同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助推夷陵区加快建设宜昌生态宜居城区、三峡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区、国家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区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专款用于林业科技工作,确定了10名学术带头人、50名工程技术骨干,政治和经济待遇与科技成果挂钩。林业技术人员每人培育100株标准树,牵头建设科技示范林666.67 hm2,选定20个科研课题,并对3个课题实行科研招标,激发了技术人员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热情。二是寻求科技支撑。区政府与省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夷陵区林业科技人才培养、林业跨越发展和林业产业升级。近几年,区林业局获4个省科技进步奖或重大科技成果奖,10多个市、区级科技进步奖。三是大力开展技术服务、示范。鼓励林业技术人员到实地指导育苗户和退耕户进行整地播种、除草施肥、补植补造、防病治虫,并开展核桃、猕猴桃、板栗等管理技术培训,为退耕还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人员在黄花、樟村坪、下堡坪等乡镇牵头建设核桃科技示范基地333.33 hm2,推动全区发展核桃1 866.67 hm2,并推广林下种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3.1 造林投资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工程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在的造林成本,通过测算,规范种植核桃需投资1.5万元/hm2左右,仅6 360元/hm2的造林单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建议增加造林投入,提高造林投资标准,以达到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3.2 巩固成果工程配套经费缺乏,工作经费不足

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项目的管护和项目年度检查验收等,缺乏一定的基础设施费用、管护经费和工作经费,工程管理千差万别,管护难度大。为提高造林质量,建议配备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经费,如造林地管护、病虫害防治、补植补造和年度检查验收工作等费用,才能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3.3 退耕还林后期管护质量不高

目前,由于管护资金不充足及农户养护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造成对已完成退耕还林养护管理不够,致使造林成活率不高、造林质量差、影响退耕还林效果。同时有些退耕农户误认为只要退耕,就能享受退耕政策所给的粮食和现金补助,没有真正把林地苗木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对退耕后的苗木地不认真管理。有的退耕农户认为林地苗木经济效益低,舍不得投入,这些都造成了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得不到巩固。

4 对策

一是适当增加造林补助和后期管护费用。应根据树种、区域、立地条件的不同,结合当前当地的物价指数,制定合理的造林补助和后期管护费用标准,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二是加大对退耕农户后续产业的扶持。退耕农户后续产业是巩固成果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和渠道。后续产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加强对退耕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退耕农民素质。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退耕农户只有把生产向第一产业的其他方面或者第二、三产业转移,或者外出务工。为此,应强化对退耕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水平,增强退耕农户素质,为劳动力的转移打好基础。四是加强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鼓励指导退耕农户间种豆类等矮杆农作物,以耕促抚、以耕促管。五是要走生态经济复合型退耕还林路子,要结合夷陵区实际,结合农民脱贫致富和主导产业建设,科学选择树种,并同时进行林药(花卉)间作,使广大农民在造林种药(花卉)、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调整生产结构,培育新的致富生产门路,建立起与造林种草相关联,且有稳定收入的绿色产业,使农民退耕还林后的生计得以长远保障,只有正确处理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才能确保退耕还林持续巩固提高[5]。

5 参考文献

[1] 赖亚飞,朱清科,张宇清,等.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J].水土保持学报,2006(3):83-87.

[2] 李世东.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3):377-383.

[3] 张殿发,张祥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1(3):9-11.

[4] 蒋海.中国退耕还林的微观投资激励与政策的持续性[J].中国农村经济,2003(8):30-36.

[5] 山仑.怎样实现退耕还林还草[J].林业科学,2000(5):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夷陵区经验问题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宜昌市夷陵区公办园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相关经验
我为群众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