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渗极复杂油藏一类层挖潜与实践

2015-09-11赵占举刘怀艳

科技视界 2015年26期
关键词:采出程度高含水水驱

赵占举 刘怀艳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山东 莘县 252400)

0 引言

文明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是一个穹隆背景下被断层复杂化的极复杂断块油田,含油面积10.8km2,石油地质储量2900.09×104t。1982年投入开发,经过多次平面、层间调整,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近几年井况损坏加剧,井况复杂程度、修复难度加大,井网适应性变差,层间调控受到限制,水驱储量下降,一类层井网遭到严重损坏,但受储层非均质影响及油水重新分布后,平面、层间及层内剩余油仍有较大潜力。针对一类层开展潜力调查,加强了一类厚层层内夹层识别、平面展布规律及层内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实现油田高效开发、促进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一类层开发现状

截止到2014年12月,文明寨油藏Ⅰ类层储量1627.8×104t,占56.1%,采收率46.8%,采出程度43.8%,4米以上厚油层主要集中在一类层,占29.0%,地质采出程度52.8%,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6.86%。通过二十多年水驱开发,采出程度较高,但由于层内分均质性影响,层内剩余油潜力仍有较大挖潜潜力。

2 一类层井网恢复主要做法

2.1 精细研究,重构地质模型

经过多轮次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整体高度分散,认识难度加大,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高精度动态监测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对断层、构造进行精细刻画,对储层沉积微相、单砂体的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描述,对剩余油进行重新认识,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2.1.1 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构造

按照“以三维资料为基础,加密油藏剖面、逐井解释闭合、多种资料佐证、注采反应验证”的思路,研究落实了10~20m的断层,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有效识别断距5~10m、长度100m左右的低序级小断层,有效识别幅度<10m的微幅度构造,识别低序级断层23条,新增14条断层,沙二下、沙三上三中三下的5个井区的构造有了新认识。同时预测了厚单砂层的平面分布规律,符合率大于70%。

2.1.2 应用水驱数值模拟研究,精细单砂体厚油层内部结构

文明寨油藏厚油层储量,占储量29.0%,虽然厚油层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但受层内非均质影响及油水重新分布后,剩余油依然存在,通过水驱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夹层是控制层内韵律段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夹层对韵律性厚油层剩余油富集的影响,提出了正韵律厚油层挖潜方式及其适应性,提高了油藏的开发水平及采收率。

2.2 恢复、优化一类层注采井网

2.2.1 剩余油富集区实施挖潜,建立一类层井网

通过对构造精细解释、一类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老井重建层系井网系统。对构造因素影响产生的剩余油富集区,实施掏断层边角及断层遮挡区剩余油。明一块东南部构造重新认识:明25断层系列原来认为东倾断层切割西倾断层,新认识是明25断层系列西倾断层切割东倾断层,通过实施更新、侧钻 8口(油井6口,水井2口),验证了构造、认识的正确性。增加水驱动用储量14.9×104t,可采储量 7.6×104t,累产油 5886t。

2.2.2 恢复、完善事故井区一类层井网

受构造复杂和长期注水开发的影响,油水井事故损坏严重,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开发。针对油层埋藏浅、物性好的地质特点和井况损坏现状,应用更新、侧钻、悬挂四寸套、补换套等技术优化恢复完善一类层注采井网,依据剩余油分布状况优选井层、优化射孔,提高一类层动用。实施油水井更新8口、侧钻挖潜断层遮挡高部位及滞留区剩余油10口、下四寸套建立差层井网8口、大修10口,恢复水驱控制储量64.8×104t,恢复水驱动用储量 37.2×104t。

2.2.3 采出程度高的井区,开展相控挖潜,优化一类层井网

通过开发层系的细分与优化组合,注采井网的局部完善调整与整体恢复调整,建立、恢复开发一类层井网,优化井网(井距由180米抽稀220米),同时开展相控剩余油研究,实施相控剩余油挖潜,优化一类层注采井网。实施工作量16口,日增能力35.2t,累增油2703t,平均单井日增油2.2t,累增油185t。

2.3 韵律性厚油层剩余油挖潜

文明寨油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但厚层储量大,层内韵律段仍有较大潜力,厚油层一般可分为4~8个韵律段,在强化剩余油研究监测,通过对隔(夹)层平面展布规律、层内韵律段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优选厚油层中夹层稳定,剩余油富集的井实施优化射孔,提高了储量动用。实施韵律厚油层补孔15口,日增能力51.8t、累增油3827t,平均单井日增油4.0t,累增油312t。

3 效果评价

通过治理调整,水驱控制储量增加56.2×104t,水驱控制程度提高1.93个百分点;水驱动用储量增加38.5×104t,水驱动用程度提高1.32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22.48×104t,采收率提高0.78个百分点。同比自然、综合递减分别减缓4.91、6.87个百分点;地层能量稳中有升,综合含水由92.86%下降到91.84%,下降1.02个百分点。

4 结论与认识

4.1 研究夹层的分布对剩余油影响,高含水期实施封堵高含水层、选择性射孔是主力厚油层挖潜的主要方向之一。

4.2 随着治理轮次和对象的转变,要根据剩余储量丰度不断的修改完善技术经济政策界限。强化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政策界限优化的同时,加强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确保实现单块单策,治理做到有的放矢。

[1]陆荣生.中国石油地质志:中原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刘立支.正韵律厚油层高含水期挖潜方法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10(5):31-33.

[3]梁文福,吴晓慧,孙晓军.利用周期注水方法改善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18(5):23-24.

[4]李阳,王端平,刘建民.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91-95.

猜你喜欢

采出程度高含水水驱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