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设计数学问题

2015-09-10程圣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层次性教材目标

程圣

数学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数学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精心设计。它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一个平台,也是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载体。问题的设计要能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

数学问题是学生思维的阶梯,能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数学目标

学习目标是数学问题设计的主要依据。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性,要服务于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通过思考并尝试解答一个个步步深入的问题,来逐步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问题的思考性、层次性、开放性

1.注重问题的思考性

设计数学问题要能帮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和关键点展开思考,并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或多角度思考。

2.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合理的层次性,避免设计的问题简单重复,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逐层提高。同时,还要注意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性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课堂的生成与对话。

三、数学问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问题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情,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设计时要注意难易程度适中,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通过思考能跳起来,摘到桃子。过难的问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就要设置铺垫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逐步完善认知结构。

四、设计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学,引导老师教

数学问题不仅要能促进学生学会思考,而且要便于老师引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考和对话,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展开教学。

总之,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学的组织者,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勤于思考,通过问题来有效架起教与学的桥梁。

猜你喜欢

层次性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