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随笔:简约成就高效
2015-09-10陈晓慧
陈晓慧
回想初为人师的稚嫩,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表演,课堂下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绞尽脑汁想出那眼花缭乱的引入,如今看来却像是场搞笑的闹剧……我想这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困惑。“简约成就高效”这六个字像一束光照进我日渐困惑的教学生活,驱散混沌迷惘的迷雾,给我震撼与惊喜。
“目的,需要,简单”,突然领悟这不仅仅是教学上的原则,还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这样三个问题:我想要做什么?我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我该怎么做?只有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三个问题,才会目标明确,动机充足,方法恰当地去完成我们要去完成的事。同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学生要学什么?学生需要学这个吗?学生该怎样简单地学会?
“目的,需要,简单”都要求我们一切从“简”。
1.目的性原则:目标要明确,你想要干什么,就只干什么,简单直白不拐弯抹角。比如要讲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从一些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为引入,再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要明确,一列出方程,二讲概念。因此在选择例题的时候就要简单可操作,文字精简,关系明确,数据简单,让学生非常容易就列出方程,而非用复杂的数量关系或繁琐的数据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
2.需要性原则:“学生需要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雪中送炭的恩情远比锦上添花要来的重。为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教学?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需要老师去讲解、去指引的时候,我们的点拨就成了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雪中送炭了,此时他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或方法。反之,在学生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去大量灌输,反而会造成学习的负担和学习的叛逆性心理,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课堂上老师的“讲与不讲,讲什么”,都应该根据学生“需要什么”而确定。一切从“简”,但不失本质。
3.简单性原则:遵从以上两大原则,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确定“目标”,简单直白,一针见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最简洁明了的道理,还原事物最真实美丽的本质。
某次培训学习后比较粗浅的感悟,但真实,美丽,让人惊喜。这不仅仅是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今后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