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2015-09-10徐青李梅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系统性框架

徐青 李梅

小学中高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幼稚与成熟并存,广泛的兴趣与判断的盲目主观并存,求知的热情与自律自省的缺乏并存。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盲区和误区。因此,对小学中高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指导,是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本人初试牛刀,拟定三项基本原则用于对所教弟子的课外阅读指导,三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斗胆撰文,权当抛砖引玉。

一、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凡知识都有其科学而严密的系统性,课外阅读作为一种知识的接收途径,必须遵循这种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即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特性及变化规律。因此,课外阅读必须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总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层次和横向框架。

纵向层次即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段性系统,它由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智条件而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不同。比如,五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从对儿童文学方面的爱好逐渐向成人文学转移,试着读一些浅易的简短的作品;对初二学生则可以引导读一定的长篇(尤其是故事性强的);以后依次递进,从而由比较单一的纯阅读达到培养鉴别能力,上升到能自己把关的较高层次的阅读。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任由学生随取随读,则必然是随读随丢,其结果是所获无几。循序渐进乃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法则,读书亦然,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一定要有宏观的长远的构想。

横向框架指各科知识的内部和各科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的结构体系。我们知道,孤立地掌握零散的知识,是很难把一门学科真正地学好的;而孤立地学习一科知识,不结合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地学习,其效果自然也不会显著。只有围绕着知识的框架去阅读,才会提纲挈领,避免对已掌握的知识无意义地重复,巩固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补充缺漏环节,最终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丰富。

二、注重阅读过程的有效性

课外阅读在知识体系的约束下并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关键还得使阅读过程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说,必须有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读而有得”。从古至今,可资借鉴的读书方法很多,如宋代史学家陈善的“出入法”,清代学者阮葵生的“冷热法”,郑板桥的“取舍法”,当代数学家华罗庚的“厚薄法”,美学家朱光潜的“博精法”等不一而足。但这多是做专门学问的读书法,也可以说是成功了的学者的读书法,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未必完全适用。不过,凡知识的积累,不外乎要遵循由博而约,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基本规律。

三、注重阅读行为的规范性

课外阅读当然并不局限于中小学生所学的各科的相关知识,还包括一切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知识。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即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素材,增强语感,开阔视野,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借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陶冶健康向上的情操,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提高整体文化素养,并成长为素质健全的新人。

对小学中高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规范,必须严格而慎重,只有这样,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充实课堂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砥砺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容量、提高各学科学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系统性框架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