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2015-09-10王玉萍
王玉萍
摘 要:“以生为本”是课改下所提出的数学基本理念,也是在数学课堂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为了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为了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更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从而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主体;思想;方法;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可见,在课改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而是要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转变思想,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打基础
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一直都处在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当中,导致学生已经习惯了“等待灌输”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意识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要有意识地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在确保数学课程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做好基础工作。
二、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意识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数学课堂活动,以促使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本节课授课时,我选择了“自主讨论”模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编上序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讨论,将出现的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我选择了一组存在问题分组进行讲解,这样的过程不仅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分类、独立思考中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进而,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主体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就是要学生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先学后教”模式,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推导、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上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对梯形进行分割或者拼接,组织学生将梯形转变为自己已知的图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被分割的图形面积和与原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最后,让学生对分割后的图形求面积,然后,自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我针对学生推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及时反思,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做保障
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之所以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中强调及时反思,目的就是为教师工作的改进指明方向,就是要为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做好保障工作,以促使学生在教师逐渐完善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还是以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我们选择的是先学后教模式,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课堂的主体是否真正归还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真正地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目标是否高效实现等等,具体到本节课中就是学生自主分割、自主将各部分面积进行求和的过程,我们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是否真正在自主动手进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教师直接给出还是由学生自主推导所得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这对构建真正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保障。
总之,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李申蓉.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策略的解析[J].成功: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