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015-09-10蒋莉莉
蒋莉莉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又可谓是艺术的精华。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多样式导入 教学应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翻开扉页,一段精彩别致的序会迅速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的琴弦,自然陶醉其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同样如此,一个别出心裁、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和谐高调奠定良好基础。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结合相应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导入尤为重要
1.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于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所以其操作实践课非常多。高中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由于本学期的授课内容为《网络技术应用》,所以网络处于开放状态,学生一到机房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网聊天或者游戏。甚至上课了也不能立即进入上课状态。如果忽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部分,随意为之,草草了事,或者干脆省略导入,直奔主题,都会使课堂教学缺乏过渡,显得突兀,使学生对上课失去期待,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上课效果自然会不尽如人意。此时,设计一个好的导入便会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聊天中拉回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比例远远小于上机操作,但它的教学难度远远大于上机操作课。《网络技术应用》,前三单元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由于受到教学环境与设施的限制,很多可以实践的内容,如《确定组网方案》、《接入因特网》无法实现操作实践,所以只能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理论而讲理论,或者为了会考圈圈重点到时候让学生强加记忆,这样的理论课上起来势必会很枯燥和空洞,也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如果不能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理论课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2.学生特点
高中生由于其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所以他们对上“副”科的期待会很大。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因为他们眼中的信息课就是上机课,可以操作电脑。加上信息技术课一星期才一、两节,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课时量少得可怜,正因如此,学生也更珍惜这难得的接触电脑的机会。如果在课堂导入时占用大量时间,学生就会显得不耐烦,失去热情;如果直奔主题,前后没有一个过渡,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法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所以教师要在简短的时间内自然导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样就能将学生盲目且短暂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有目的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就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教学内容出发,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或者虽然从内容上看似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注意导入不能过分渲染,不分主次;也不能偏离重点,过于牵强;更不能不顾实际,生搬硬套。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即使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取。
2.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体现。因而导入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兴趣点。不能把小学课堂的导入方式用在高中课堂上,学生会感觉很幼稚,会感觉教师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也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高中课堂教学的导入,否则学生会如坠云里雾里,无法接受。
3.要短小精悍
导入的设计要短小精悍,精要且概括。一般三五分钟内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4.要形式多样化
导入艺术的方法很多,教师或联系已知,温故知新;或新解词释义,破题入手;或激情启趣,因势利导;或设疑布阵,造成悬念;或补充材料,搭桥铺路;或演示实验,直观导之,等等。能做到巧妙导课,以趣启思,就是好的。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导入方式,学生就会识破你的教学“伎俩”,也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多样形式导入在课堂中的应用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称“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指老师不借助其他引导性材料,直接呈现课题,采用这种方法能很快进入课的主题。
例如在学习《网络安全》一课时,主要介绍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护,以及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因为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黑客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直接导入便可。课始,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网络安全》,说到‘网络安全’,影响网络安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生:病毒、黑客、木马……课堂热闹起来,因为很多学生有过中计算机病毒的经历。借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惧与痛恨的心理特征,教师及时阐明今天所学内容就是如何让你的电脑不再受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如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被激发出来。
2.温故导入法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导入法,就是那种由对旧课的复习引出新课学习并突出学习重点的导入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学习新知。
例如在学习《确定组网方案》第二课时中,因为组网是一个连贯的步骤,第一课时学习了前三个步骤:拓扑结构的选择、传输介质的选择、网络设备的选择,通过这三个步骤实现了物理上的连接。第二课时要实现协议的安装与配置,并且了解相关协议的知识。由于学生学习间隔长,如果直奔主题,或者教师直接简要说明带过,则学生会将连贯的过程孤立,一堂课上下来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来做什么的,因此一定要通过“温故”这一环节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并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3.情境导入法
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随境入情,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
例如在学习《网上生活》这节课中流媒体这一概念时,由于“流媒体”这一名词比较专业,学生感到很生疏。我设定了一个情景:在家里还没有电脑时,是不是总有这样的矛盾发生——老爸老妈为争看自己的节目,而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真希望家里有很多台电视,这样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学生感同身受。师: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家里添了电脑,有能上网了,家里还有这样的矛盾存在么?学生:可以在网上看直播,错过了还可以点播。师:网络如此神奇,还可以把电脑当电视用,那你知道网络直播或点播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吗?如此引出流媒体这一概念,学生很快明白原来网络直播或点播就是用的“流媒体技术”。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消除学生对“流媒体”的陌生感,将专业术语平常化,通俗化,更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4.障碍设置法
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障碍,让学生在障碍面前产生想要战胜障碍的心理愿望,激起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使用这个方法,教师要预先设计好一个障碍案例,然后把故事里需要解决的障碍让学生完成。
例如教授《确定组网方案》这节课,我展示一幅“各享其乐”的图片,图片中呈现的是一个大学男生宿舍,一共五位同学每人一台电脑正享受着网络冲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产生对这种自由的大学生活的向往。教师顺水推舟:如果你是其中一员,或者等你上了大学,宿舍里每个人都有电脑了,但学校给宿舍只开通了一个联网接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个人都能同时上网呢?使学生置身于他们所向往的生活案例中,而且这样的案例并不虚幻,因为过两年他们将步入大学,真会遇到这样的障碍,所以学生此时主动咨询解决方案。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一个新颖的、别出心裁的导入能让产生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为整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掌握导入艺术,注重创设合理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灵活运用,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探讨[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2]孙昌达.多媒体演示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2(7).
[3]陈孟娴,等.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J].高教探索,2003(3).
[4]黄萍.例谈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艺术[J].中小学电教(下),2013(3).
[5]何克抗,李克东.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