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送行”特征品悟生活况味
2015-09-10宗永安
宗永安
《送行》讲述了“我”在车站送朋友时,目睹勒罗送行的故事。一个故事,展现了两种“送行”,体现了诸多异乎寻常的特征。细细品味这些特征,会悟出人物复杂的生活况味。
特征之一:朋友关系的送别双方竟然都很尴尬
文中提到的第一种送行,双方是朋友关系。送别时,大家都很尴尬,只能“制造谈话”。一阵无聊的对话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有个人强作笑颜,对旅行者点点头,打了个哈哈,对方同样应一声,报之以点头和微笑”,随后,又陷入一阵沉默,直到有人咳嗽起来,才将这种沉默打破。但是,那显然是一阵假咳,“不过也能挨点时间”。送行者借助咳嗽消弭彼此间的隔阂,这反映了作者对如此尴尬的送别的无奈和伤感,也借此表达了这种送别的苍白和繁琐。
特征之二:送行竟是一门可以经营的生意
文中提到的另一种送行,其间存在雇佣关系,即送行成了一门可以经营的生意,有人用金钱购买,有人靠它赚钱。它有专门的公司,文中称之为“英美社交处”。这种用金钱交易的送行是双赢的,被送行者付薪酬,这样,送行时他就不会孤单寂寞,就能博得车站旅客和车警的尊重,在整个旅途中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地位。“英美社交处”的老板不用花费任何成本,也不需要去送别,他只负责提供送别的信息,然后抽取百分之五十的提成。这是一门利润很高的生意,“我嘛,唉,不是处长,否则一定成个真正的富翁!我不过是个雇员,但即使那样,我也混得不错。我是送行员之一”,这是勒罗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解说。
文中还有一处对比:往日里,他胡子拉碴,身上总不离那件假皮大衣;如今,他衣着考究,富丽而又雅致,“他看上去像个银行家,任何人有他来送行,都会感到荣幸的”。这样鲜明的变化,让“我”也心动了,想要加入这行。勒罗的学生很多,他只能每周二和周五挤出一小时来教“我”,而且学费不菲,但是“我”一心想入行,所以“并不吝惜这笔投资”。这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冷漠,人们的内心世界十分孤独,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情感,渴望被别人理解。
特征之三:勒罗的送行是一场源于生活的艺术表演
西方人的送行不是含蓄内敛的送别,他们喜欢借助拥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以及夸张的表情来表达离别之意。
诚如文中所写,勒罗正在给那位年轻的小姐最好的忠告,他那热情慈祥的目光实在动人。在最后的千叮咛万嘱咐之际,他仿佛具有某种磁力似的,即使在“我”站立的地方也能感受到。
再看火车要开动时勒罗的表演:他不往后站,仍站在那儿,双手紧紧握着那位美国小姐的手。“先生,请往后站!”他这才听从了,但立即又冲上前去,低声地叮嘱最后几句话。“我”感觉到了勒罗诚挚的感情,回头发现“他确实泪水盈眶”,而且,“他注视着列车驶去,直到看不见时才转过身来”。虽然这只是表演,但是戏剧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送别场景的再现。
特征之四:两种“送行”都具有讽刺意味
文中的两种“送行”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样具有讽刺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第一种送行,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写出了“我”去送别只是为了耗时间,表现了“我”的无奈。作者说,“我”欣赏和渴望的是勒罗那种感情真挚的送别,但是结尾部分却笔锋一转,告诉大家,勒罗的送行也只是一场“表演”。这样,就加剧了“送行”的讽刺效果,留给了读者思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