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式
2015-09-10陈锦云
陈锦云
[摘 要]板块式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篇课文或者一个课时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结构进行教学,这些板块彼此独立,彼此联系。教师可以这样推进板块教学:智慧取舍,让板块主线鲜明;点面结合,让板块层次分明;动静协调,让板块张弛有度;量序合理,让板块顺应认知,从而提升古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点面结合 动静协调 量序合理 板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68
板块式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篇课文或者一个课时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结构进行教学,这些板块彼此独立,彼此联系。在板块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流程更清晰明了,学生的学习也在分解中更加明确,一步步深入文本。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推进板块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智慧取舍,让板块主线鲜明
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不仅要承载一般性课文所要教学的生字,也要着重体现诗歌独有的画面描述、意境体验,在40分钟的课堂中要想将每一环节都落实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适当放弃。
低年级教材编选的古诗大都浅显易懂,教师可以选择以诵读为线索的教学板块。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就以读为主线设计幾个板块:“教学生字——整体初读——感知品读——情境诵读”。在第一板块中,教师着重解决“绝、鹂、鹭”等生字,扫清阅读障碍;第二板块则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独有的音律之美;第三板块则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动静结合、色彩协调的画面之美,形成对诗歌意境的形象性感知;第四板块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在情境浸润下读出诗歌的情感。
二、点面结合,让板块层次分明
文章的写作要讲究点面结合,古诗的教学也应该注重点面结合。古诗教学不能只触及诗歌的表层泛泛而谈,也不能处处深入,罗列太多的探究点。只有在准确解读古诗的基础上,把握好点面结合的度,才能促进古诗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教学《江雪》时,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板块:(1)链接旧知,揭示新课;(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3)出示资料,了解背景;(4)细读古诗,体验情韵;(5)补充拓展,升华认知。显然,在这些板块中,(1)、(2)、(5)板块属于诗歌教学的正常程序,属于教学流程的面;而(3)、(4)两个板块旨在引领学生深入诗歌内核的点,对面的强化深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正是这两个点的铺垫与点缀,让学生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诗歌内在的情韵。如此点面结合,敲击着学生的心灵,使之与诗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动静协调,让板块张弛有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乎师生生命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让学生在收放自如中享受愉悦的课堂节奏。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了多幅描画春天景色的图片,激活学生内在的经验记忆,背诵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诗歌,然后运用音乐走进新课,揭示课题。在视听的融合下,学生完成了“以旧推新,导入新课”的板块;而在第二环节中,趣味识字和汉字书写则让学生沉浸在汉字之美的文化意境中;在“依托情境,品读体验”的板块中,教师让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与联想中享受课堂之静带来的愉悦体验,随后让学生在集体诵读中展现诗歌动态的节奏之美,并在师生、生生多维的互动之中感受对话;在“链接生活,拓展练笔”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图片和音乐的浸润下,将诗歌的画面在内心进行转化,提升学生解读诗歌的效果和表达能力。
四、量序合理,让板块顺应认知
古诗教学中的板块结构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要从诗歌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认知需要等角度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契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古诗教学板块。这些板块的设计要从数量和排列的顺序入手。首先,受课堂教学时间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一节课的板块数量一般不宜超过5个。数量太少,板块设置不够丰满,难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量过多,不仅时间分配难以掌控,更重要的是板块繁杂极易导致教师整合力度的缺失,最终流于形式。而在序列的组合上,教师则更要从课堂教学的一般性规律和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出发。
如《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是其最大的特点。学生只有对石灰其物有了通透的了解与感知,才能对于谦其人有所体悟。因此,笔者在教学这首诗时,在学生感知诗歌大意之后才出示诗人的生平资料,作为由人到物的过渡,使学生真正掌握咏物诗的内在特点。
总而言之,板块教学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环节中,有效地化解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同时在板块联系中使其构成了有机的教学整体,促进了整体效率的提升。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