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品德本色,演绎精彩课堂
2015-09-10薛利芳
薛利芳
摘 要: 小学品德课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重要目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实现综合性的活动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演绎精彩课堂。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小学品德课由于教材特点,品德教师更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品德课堂教学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创设高效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先感受后明理,把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品德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磨砺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品德素养。在课堂上要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明理,在实践中导行。激发学生探究品德知识的欲望,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生活情境,追寻品德本色
生活情境是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品德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品德课产生了兴趣,思维才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学生有了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把品德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品德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追寻品德本色。
1.歌曲导入,凸显主题。
导入是品德课教学的航标和润滑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小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激发小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师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对歌曲内容展开讨论,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学习《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教师出示残疾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人和我们长得有什么区别?我们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细心关照,多么幸福呀。可是那些残疾的小朋友们,他们的身体残疾了,行动不方便了,更需要得到大家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小朋友们,当你在放学的路上遇见聋哑人向你问路时,遇见盲人要过小水沟时,你会怎么做呢?这时音乐《爱的奉献》响起,师生在歌声中一起讨论,面对残疾人所有人都应该奉献一点爱,由此导入新课。教师为学生营造想学、乐学、会学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探究,为新课学习做良好铺垫。
2.再现生活,明理导行。
再现生活情境,让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小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从多种多样的事物中寻找答案。运用课件把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成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出发,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幼小心灵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用经过生活锤炼后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儿童,感染儿童。如:在学习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春天在那里》一课时,教师播放课件《春天来了》的动画片,春天来了,真美。河水哗哗地流着,柳树抽出了新叶,冬眠的冷血动物都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蚂蚁都出来了。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燕子也飞回来了。小学生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晒着太阳,沐着春风,感到特别清新和惬意。教师鼓励学生说说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呀?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课堂顿时热闹非凡,孩子们说出天空上有风筝了,小草吐绿了,小朋友脱下了棉衣,换上了春装。学生好似身临其境,开阔了视野,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对春的热爱之情。春光无限好,我们要珍惜,保护好大自然,让春天永驻人间。
二、演绎精彩课堂,彰显品德魅力
小学品德学习应成为小学生的个性化生活行为。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小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情感,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情感就像是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课堂上,教师要关爱学生,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品德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则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演绎精彩课堂,让品德课回归生活。
1.立足生活,培养能力。
学生是自己生活的主体,他们有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教师在品德课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实践中、到集体活动中学习与探索。如:教学《说说我的家》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开展“小鬼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家长配合监督,学生自己当一天家。早晨起床要为家里买菜,安排好家人的一日三餐,做好洗碗、收拾房间等家务活,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上课时,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体会,一定要说出做哪件事的时候最需要什么。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着体会。有的说,在摘菜的时候最需要妈妈帮忙,因为我不会摘;有的说,洗碗时特别脏,很想不洗;擦地时很累,好想歇一歇。逐渐转变话锋,教师及时引导:我们的父母也和我们一样最需要这些,以后我们一定记住替他们分担忧愁。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分辨美与丑,知道善与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真正和谐互动,点燃激情,焕发课堂活力。
2.角色扮演,激发情感。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扮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模仿人物形象,琢磨人物的内心,想象人物的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生活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让学生明辨是非,突破疑难,参与道德行为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自己扮演喜欢的角色,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教师要把自由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展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自然地激起情感之火,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家里来了客》一课时,教师布置学生在组内表演模拟待客的情景。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咱们家里来客人了,你会招待客人么?(盛情招待)如果我们到别人家做客,你该怎么做吗?同学们在小组里进行表演:亮亮和父母到我家来做客,我急忙迎上前去,和叔叔阿姨主动问好,然后为客人倒杯茶,再拿出水果洗干净,请客人们吃。客人离开时要和客人说道别。然后小组评议,选出表演好的同学到前面领奖。到前面表演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在生活中,客人来了我们要热情待客,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文明的好孩子。
总之,品德课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解读自身的教育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创设生活情境,把品德内容融入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浅谈——从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谈起[J].科技风,2014(1):219.
[2]陈海珍.关注儿童的生活基础,精彩品德课堂[J].教育艺术,2011(1):(第26页+第31页).
[3]刘旭良.精心预设让课堂更精彩——小学品德教学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