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
2015-09-10张红玲
张红玲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活动的导引、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课堂出现了师生关系日趋平等和谐;评价方式逐渐多元化;评价内容逐渐多样化;评价客观化、具体化;评价中多表扬激励等令人欣喜的变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 评价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避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都想及时听到老师对关于他参与学习表现的评价。因此,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则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落实学生自我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老师、长辈、尊者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他们才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作为评价的客体,承受师长的“谆谆教导”。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众多关注(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学生、家长、教师及学习伙伴都应是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
如一个学生读完《黄山奇松》中一个片段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我们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将伴学生终生,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终极关怀。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见解,更应该切实尊重学生差异,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热切的激励,为他们设置失败时的台阶。
三、恰当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则往往会有意外收获。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山水结合之美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燕子。学生骚动起来。老师灵机一动说:“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燕子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接着说:“看谁的朗读不但能让我们陶醉,而且能让教室外的燕子陶醉?”全班沉浸其中,另一位学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四、有效利用评价资源
送教下乡活动中,许莲老师在上《雾凇》一课提问“雾凇是怎么形成”时,一个孩子说了很多相关知识,老师及时表扬他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即就有一孩子说“我也要多读课外书”,还有一个孩子说“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的一个评价很快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很多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自豪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我校范丽老师上了一堂迷人的《九寨沟》课,这一课老师做了充分准备,整个课堂精彩纷呈。美女老师,可爱的学生,巧妙的应对都让听者充分感觉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迷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激发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孩子的发言非常精彩。甚至有一个孩子还说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毕竟年轻,忙着完成教案上的环节,而学生的这些火花转瞬即逝。后来我们在评课时说到如果巧妙利用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让这一堂课锦上添花。
五、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多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如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抱一抱,由衷地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张玉波老师在教学《掌声》这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英子前后变化时,请一男生自评,那位男生很快认识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愿意再试一次,而且很明显比前面读得好多了,老师此时露出了赞许的微笑,然后喜悦地坐下,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陈晓秀老师在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引导学生体会“平易近人”这个词,她是这么做的。先让孩子们想象叶老会亲切地对肖复兴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像老师这样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地说,学生很快按要求做了,想象很到位:“你好好努力一定会成为像我一样的大作家的。”教师含笑点头示意其坐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以评价形式取得了成功,将一个平易近人的叶老活生生地展示在听课者的面前。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7.
[2]王德新.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