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用,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2015-09-10庄梅霞

考试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庄梅霞

摘 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并驾齐驱,携手课堂,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做到目标制定“语文化”,文本解读“创意化”,策略实施“语用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化 创意化 语用化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语言训练备受关注,因为它背后落实和生成的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体验,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认知发展如影随形的情感活动,它背后浸润的是“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语言训练忽视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是枯燥的、单调的,没有生命力的;而只有情感体验没有语言品味的阅读教学,则阅读课将失去语文味。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并驾齐驱,携手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目标制定语文化

当今的课堂,“教课文”的现象已成为时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即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文本的深入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课堂表现为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详阅其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绝大多数教师依赖于手中的备课用书,照搬照抄。所呈现的目标或笼统抽象,或过于关注课文内容和人文情怀。很少有人能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整体把握梳理所涉及的训练点,更谈不上层级设计。关注文本教学内容,关注人文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忽视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关注,忽视对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关注。因此,阅读教学要走出文本内容的繁琐分析,更多地向语言文字的训练倾斜,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在制定教学目标上要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做到目标制定“语文化”。

所谓目标制定语文化,就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关注语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专家们指出,无论是什么样的文本,都有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在备课、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原有起点,紧扣年段目标和单元教学重点,明确一两个语言训练的点,落到实处,不唯书,不唯上,不偏离“用课文教语文”的方向。

例如,在学校举行的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中,教研组成员在集体备课时,对《上天的蚂蚁》(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一课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解读。经过一番文本细读后,根据本学段课标提出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等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鼓励”、“连连告退”、“充满自信”等词语;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恰当合理的表达,体会文意,提升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初步体会感叹号的表达效果,感受蚂蚁充满自信,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3.初步练习默读。4.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练习运用“鼓励”说话。

这样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通过指导朗读对话感受巨人和蚂蚁对上天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感受蚂蚁充满自信,勇于克服困难,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它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在学习体会感叹号表达效果的同时,感悟蚂蚁充满自信的美好情感,突出本体性内容,又兼顾非本体性内容。而且目标着力点在读好对话和结合一定的语境恰当合理地表达,使课堂教学实施有据可依。

目标是一切行为的航标,教学目标的内容直接引领课堂教学的走向。只有教师树立强烈的“语用”目标意识,制定“语文化”的教学目标指导阅读教学,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言意兼得。

二、文本解读创意化

语文难教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文本存在多元解读。同一文本,在不同的人读来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的教师课上呈现出来的状态截然不同。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直接决定教师教学内容。

在大力倡导“语用”的今天,阅读教学对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潜心的文本细读,尝试重新审视教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新鲜解读,建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匠心独运地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解读方式,有效实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意义的建构,依据年段目标和文本特点,实现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

曾听过蔡老师执教的《温酒斩华雄》一课,在文本解读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文本内容来自《阅读文库》中的一篇文章。按照常规,很多教师可能关注的是故事情节的精彩,引导学生品读主人公关羽的英勇,从而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三国的其他故事。而蔡老师则不然,细心的她在文本的细读后,捕捉到文本中的一个重要训练点——侧面描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是如何表现关羽的“勇”为切入点,让学生细读、批注,在点拨、交流中突出“侧面描写”;同时进行写法渗透,正式介绍完“侧面描写”,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中哪些用到“侧面描写”。学生的思路如开闸的洪水奔涌,纷纷举例。教师还当场选取班级学生平时的一篇作文——《跳高达人》进行现场点评,指出文中的正面描写很精彩,如果加入一些侧面描写,如观众反应、“我”的心理等,则会锦上添花。如此引导学生直观地感悟并对作者刻画人物精妙进行巧妙的解读、建构,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阅读思维,更有助于他们领悟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丰富阅读经验。

三、策略实施语用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关注语用已成为共识。无论是目标的制定、文本的解读,还是落实到教学策略的实施上,都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教学要实现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教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变为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1.优化训练,落实语言实践。

崔峦老师指出,阅读课要吃准目标,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文体特点鲜明,不缺位,不越位。专家们指出,无论是什么样的文本,都有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尤其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可“教”可“学”的点可能非常多,教师切不能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课堂容量大,节奏快,“蜻蜓点水”,出现“教过”却没有“教会”的现象。而应学会取舍,树立“一课一得”的观念,依据年段目标,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和文章特点,找准一到两个语言训练的点,集中力量“烧开一壶水”,把语言实践落到实处。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和时间赛跑》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时间的珍贵及怎样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在于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因为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对时间观念较模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年段目标和文本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项语言实践:首先检查预习,重点抓住“涨”这一多音字,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根据字义选择读音;指导难写字“赢”的字形,关注了对词语音形义的训练。其次初读课文,让学生画出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交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再次品读课文,深入理解爸爸“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一席话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昨天”、“童年”、“生命”这些生命里的事物的一去不复返,感受时间的易逝;其次,联系生活经验,交流作者在平常生活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体会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着急、悲伤和感慨,并感悟作者的写法,仿照课文第五、六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最后加强朗读训练和拓展积累时间名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创设情境,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蕴藏丰富而深广的人文情感,体验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更容易找到触媒和接点。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精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朗读的情境、表达的情境等,渲染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心灵和情感相联系的接点,让学生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浸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在品味语言的阅读实践和课堂对话中,增强学生富有良知的、充溢着真情的善性。

如教学《大自然的秘密》一课时,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感悟幼龟被啄食的惨烈,在学习五至八自然段时,我为学生创设“补充画面”的阅读情境:先出示一幅没有很多幼龟和鸟的海滩图,告诉学生,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岛海滩。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这幅图还应该有些什么?让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谈。学生很快就找到“鱼贯而出”、“成百上千”、“成群的”等词语,说明图上应有很多幼龟。于是我趁热打铁,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练笔表达训练: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会想些什么?接下来等待它们的又是怎样的场景?写下来,用上你积累的好词。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但引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受到启迪。学习最后一段时,我又创设情境加深体验:“幼龟入海原本有它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海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作为向导的你有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再次进入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想象、表达,引发思维碰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既净化心灵,感悟自然之道,又提高学习、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人际交流活动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影响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和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应注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的性质,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注重情感体验,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储红梅.从三次目标制定看语文教学的梅丽转身[J].语文教学通讯,2014(6C).

[2]罗才军.实施创意阅读,实现积极语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4(3C).

[3]商德远.阅读教学:让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比翼双飞[J].语文教学通讯,2010(12C).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