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互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2015-09-10王明明
王明明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政治与历史学科结合的紧密性不断增强。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研究性学习的高度,科学把握二者间的互补关系,力求“双赢”。
一、政史互补的客观性
政史融合与互补决定于两学科的特点。对于同一问题,政治和历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述,即政治与历史的侧重点不同——政治侧重于观点的表述,因而更抽象,更深刻,表述共性的东西;历史则侧重于历史事实的表述,因而更具体、更形象生动,表述个性的东西。如果单独考查政治观点,则显得枯燥、苍白、缺少说服力;如果单独考查历史,则显得凌乱,没有调理,如果我们将政治与历史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则可以避免上述不足,使我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既形象生动,又具体深刻,富有规律性,显得有理有据,因而政治与历史的联系,概括起来就是“互补”。
二、政史互补的实践途径
1.政史学科间的依据补充
政治教师在讲述政治观点时,可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来印证深刻、抽象的政治观点。如,初三政治讲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知识点时,结合《世界历史》上册的有关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40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颁布《权利法案》,直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近半个世纪的史实)加以论证。同样,历史课也可以借用政治上的某些观点作为依据解释说明历史知识上的疑难。
2.政治学科对历史学科结论的补充
历史教师在讲解纷繁的历史知识时,可用政治观点来概括和归纳。如,《世界历史》上册,重点讲述了英法美日俄德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之后做出总结和归纳:虽然这些国家最终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但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分别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改良和国家统一等不同方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如果从这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看,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受到封建的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或封建割据下的生产关系)的束缚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从根本这样,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概括总结,就可以用政治观点这根无形的线把纷繁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3.政史学科间内容互相补充
补充内容包括“残缺”内容的补充和表述不一致的补充。如,初三政治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中提到“新的科技革命的出现……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学生易造成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错误认识。这时可联系《世界历史》下册的有关内容,补充指出:二战爆发前,美国为了克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而实行罗斯福“新政”,目的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学生便知,早在二战之前,美国就已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了,只是目的与范围不同罢了。
4.政史学科应重视从对方学科补充教学重点
政史学科在有些问题的认识上往往不一致。当涉及“对口”学科的重点内容时,应该有“分寸”地进行讲解和说明,并注意与本学科相关问题进行联系。如,初三思想政治课第五课关于“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关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应联系《中国历史》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重温了历史,而且对于讲解中华民族历史任务、当代中国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准备了历史素材,便于政治问题的展开。
三、政史互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政史互动,联手研究,在顺应了二者间融合趋势的同时,也对政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站在融合的高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教学观念,不再把本学科之外的其他知识看作与己“无关”的东西,努力学习对应学科的知识,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政史互补的要求。
2.专研对应教材,增强融合能力
政史课教师应仔细研究对应学科课标,熟悉对应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己政史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3.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政史互补,两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强调通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综合、研究,在分寸上要把握适量、适度、适时。■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