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不远人 美美与共

2015-09-10王诤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卡地亚典藏珠宝

王诤

2015年4月18日至7月28日,“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于成都四川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精选了来自卡地亚典藏的众多稀世珍宝,不仅向观众生动展示了卡地亚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和丰沛创意,更彰显了“皇帝的珠宝商”与中华文化的深厚渊源——早在1888年,卡地亚就开始在中国漆器艺术上寻找创作灵感,让彼时的卡地亚珠宝闪现出东方异质的文化符号。而在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更是从中国的图案造型、表意文字、动物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中撷取灵思,不断熔铸进自己的珠宝设计语汇之中,更将其与精湛的手工艺融为一体,展现出兼收并蓄,融贯东西的美学风貌。

作为西方珠宝艺术的代表,卡地亚典藏展现了品牌百年风格演进的传奇历程。“风格”与“工艺”是贯穿整个展览的主线,并透过丰富多样的文物、历史档案、制作工具和多媒体影像来表现。本次展览还将展出来自卡地亚档案馆的37份历史文献和早期的彩色照片底片,均为卡地亚逾一个世纪以来积累的珍贵文献资料。这段流光溢彩之旅以1850年代一组珍贵的黄金紫水晶首饰开启,并以1980年代一条风格隽永的老虎项链终结,完整呈现了卡地亚从突破创新的花环风格先锋大胆的装饰艺术风格、纯真浪漫的自然主义风格到如今百花齐放、融汇五洲的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更有13件典藏作品系首次面对公众展示,其中就包括了美国传奇名媛芭芭拉·赫顿曾经拥有的一条稀世翡翠项链。这件作品由27颗圆润晶莹的翡翠珠组成,极有可能来自清代宫廷,卡地亚于1934年为翡翠珠链精心制作了红宝石搭扣。这件标志性的作品体现了卡地亚对于翡翠这一高雅尊贵的东方宝石的钟爱,也见证了卡地亚对中国文化的热忱。项链与搭扣采用了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红绿撞色,而这种色彩搭配也正是卡地亚经典风格的完美体现。由于敏锐地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卡地亚于1983年创立了“卡地亚典藏”。每件典藏作品都由卡地亚通过私人藏家或拍卖会等渠道回购,并依据风格、灵感、材质及工艺等标准精心挑选。卡地亚典藏涵盖珠宝、钟表与器物三大门类,时间跨度自1850年代至上世纪晚期,迄今已收入了1500余件卡地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并且仍在不断扩大。芭芭拉·赫顿的翡翠项链便是卡地亚典藏近期最重要的斩获。卡地亚典藏环球之旅始自1989年巴黎小皇宫博物馆,本次成都“艺境天工”展是这一世界巡展的第30站。继上海博物馆(200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2009年)、辽宁省博物馆(2013年)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之后,四川博物院成为卡地亚典藏在中国内地到访的第五站。

崇山环抱,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孕育了古老悠久的巴蜀文明,也哺育了藏羌彝等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神秘而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而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惟一一个没有更换城名、没有迁移城址的城市。千百年来留下的大量文化遗产记录和见证了成都的生命历程,并承载和延续着成都的生命活力。作为而今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原型,太阳神鸟造型金箔片便是这里的古蜀人的手工作品。根据检测,这枚仅相当于三根头发丝的厚度金箔加工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是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是古蜀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此次展览的协办方,四川博物院亦为展览带来了数量丰富的玉器、漆器和蜀锦等珍贵文物,展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巴蜀艺术风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博物院的专家团队与策展人、著名玉石专家宋海洋先生在展览中特别提炼出自然主义动植物主题,并遴选了四川博物院87件套馆藏珍贵文物与卡地亚典藏作品同台展示,极富张力地诠释出卡地亚与伟大的中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殊途同归,道不远人。珠宝首饰设计是人类将理性观念与感性认识实体化的造型行为,借助技术、知识以及实际创作中累积的至美感受,赋予形态、色彩、肌理、材质等表象因素以某种姿态,以崭新的面貌想象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于时代精神吻合的逻辑性和价值观。中西方珍宝艺术同台亮相,激荡起美丽的火花,为观众构筑了一场东西文化的生动对话。这一高规格的珍宝艺术展将揭开西南地区2015年第十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序幕。始于2006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旨在通过文化交流加强中法两国的紧密联系。

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收藏家,对古代文化和艺术情有独钟。他时常流连往返于那些摆满了中国奇珍异宝的巴黎古董店,并从那里购入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古董漆器。这些暗夜色调的螺钿漆器,在中国山水的背景下,用仪式性的图案描绘出东方文明的脉动。卡地亚将它们演绎于梳妆盒、粉盒和镀金长颈花瓶等作品之上,令这些古老的异域风情重新焕发出迷人光彩。

玉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宝石,这种被古人认为可沟通天地、凝聚天地元气与万物精华的珍贵宝石,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审美理念完美契合。在本次展览的多件玉石作品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件创作于1926年、采用整块精雕白玉装饰的插屏式座钟。这件座钟的正面展示的是中国的日常生活场景,背面则是一幅风景画。

珠宝的诞生

在卡地亚,宝石是一件珠宝的灵魂。珠宝设计与制作均围绕其展开,由此催生出对图案、造型和色彩的构想。

宝石:创作之源

经过对一块宝石色彩、质地及特性的精心观察与揣摩,一张手绘草图便应运而生。随后,通过设计师们更为精确且全面细致的研究考量,草图中的最初创意逐渐变得清晰而具体,并以彩图纷纷呈现于透明硫酸纸上。在这些彩图中,设计师们精心挑选出与实物大小最为一致、并能真实呈现宝石色泽与质感的一幅,藉此获得最佳的造型与平衡,洞悉珠宝的动态美。

从蜡模到金属铸造:珠宝雏形的诞生

在传统的珠宝制作中,珠宝师通常直接用贵金属打制出珠宝造型;而对于立体珠宝作品,则会先用绿色蜡膜制作一个模型,然后再采用古老的脱蜡铸造工艺,打造出金属模具,如此,令珠宝的雏形脱颖而出。珠宝工匠随后将金属底座镂空,雕凿出用以镶嵌宝石的孔洞,以确定整体的镶嵌布局。

漆艺——源自中国的古老技艺

漆艺以产自中国的原生树种——漆树的天然树脂为原料,在器皿上反复涂刷,每一层生漆都薄如蝉翼。当涂刷在器皿上的生漆完全干透后,可拥有绝佳的防水效果,并可在生漆上进行雕刻、镶嵌或绘制图案。这门古老的工艺诞生于中国,随后流传至日本。

点翠

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中国开始使用点翠工艺装饰珠宝、绘画或屏风。而以点翠工艺装饰的头饰,在嫔妃命妇的乌黑秀发上绽放着令人怦然心动的湛蓝色调。惟有品级较高的贵族,才有权使用点翠珠宝。近来,卡地亚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在一些不起眼的储物盒中,珍藏着一份前所未见的宝物:一些翠鸟羽毛被井然有序地保存在盒中,珍贵又脆弱,轻盈不失优雅。

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种全新的室内装饰风格开始风靡。这种风格,以简约线条和纯粹造型为特色,以风格化的装饰凸显异国情调,运用创新材质乃至源自异国他乡的材料,催生出精致考究的品味。路易·卡地亚敏锐洞悉当时的流行风潮,对源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擅于将来自中国、波斯、日本或埃及的古老装饰元素融入卡地亚作品之中。

自创立之初,卡地亚便执着于选择拥有独特颜色、质地和光泽的宝石,并以此为灵感发挥无穷创意,创作出极具风格的作品。百合花、牵牛花等各色花卉,早已在珠宝师们的工作台上绽放。 动物在卡地亚的珠宝世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灵动的造型与珍贵的材质交相辉映,散发出耀眼光芒。从雀鸟及其色彩缤纷、种类各异的鸟类同伴,到小犬、灵龟或鹦鹉,乃至猎豹和鳄鱼,卡地亚的动物世界精彩纷呈。卡地亚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对万物的无限热忱以及卓绝的珠宝造诣在“植物世界”挥洒得淋漓尽致。例如卡地亚于1938年为玛格丽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创作的玫瑰胸针,钻石铺镶而成的娇嫩花瓣傲然绽放,怡人花香仿佛扑鼻而来……又如1957年设计出的一款棕榈树胸针,由铂金和白K金打造的树干可灵活扭动,并镶嵌明亮式切割圆钻和长阶梯形切割钻石;而7颗形似花朵、又如果实的顶级缅甸红宝石,总重达23.10克拉,更令这件作品成为这一主题中最令人称奇的臻宝之一。

在卡地亚的灵感源泉中,不乏各种或温顺或野性的动物生灵。这其中,或蹲伏,或直立,或仰卧,或跳跃……千姿百态,温顺服帖,却又野性十足,卡地亚的猎豹形象无所不在。这是一则卡地亚用猎豹讲述的故事,凭借其对时代的敏锐感知,开创全新的风潮。

动物与植物的主题,贯穿意象与真实,不断见证着美学与风格的传承,并在一件件作品中绵延穿越。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卡地亚典藏作品与四川博物院的馆藏文物联袂展出,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此赫然呈现,亦揭示出纵贯期间、隽永一致的线索:自然主义创意灵感。

卡地亚在保护自身文化遗产方面极具前瞻精神,很早就开始致力于档案资料的保存和管理。这些卡地亚历史档案现保存于巴黎、伦敦和纽约各自独立的档案馆内,极为详尽地记载着卡地亚从品牌创立直至1970年代的作品,也见证着卡地亚逾一个半世纪的创作历程。从1899年开始,卡地亚就一直长驻巴黎和平街13号。故此,从20世纪初直到现在,巴黎的档案得到了极为完善的保存,几乎毫无遗漏。卡地亚档案馆为品牌历史提供了详尽的记录,包括无数文献、邀请函、广告、由设计师整理辑集的照相簿,以及大量业务往来信件和旅行日记。这些保存丰富的档案是卡地亚自创始之初就已展示出的创造活力最强有力的明证。

卡地亚敏锐认识到传承的重要,将珠宝、钟表及器物相整合,于1983年创立“卡地亚典藏”。每件典藏作品都由卡地亚通过私人藏家、交易所或拍卖会回购,依据风格、灵感、来源、材质以及技法和工艺等标准精心挑选。

从1989年在巴黎小皇宫的第一次大型展览开始,卡地亚典藏已经在世界上29个最顶级的文化艺术机构举行了面向公众的展览,其中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北京故宫博物院、旧金山荣耀宫博物馆、马德里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以及巴黎大皇宫,以及最近的丹佛艺术博物馆。本次“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是卡地亚典藏举办的第30次展览。

贞·杜桑:卡地亚灵感缪斯

从1933年至1970年,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一直担任卡地亚高级珠宝部门总监。杜桑拥有特立独行的灵魂和无可挑剔的品味,她引领卡地亚开辟了全新的创作领域,并推出日后成为卡地亚图腾的猎豹主题。而她的不凡品味,亦缔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卡地亚风格。

温莎公爵夫人:终其一生的珠宝情缘

温莎公爵夫人被认为是同时代最为优雅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与卡地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一段佳人与珠宝的传奇佳话。她善于根据自己的个性,将珠宝搭配出明快、欢乐、灵动又不失温婉的风格。

伊丽莎白·泰勒:天生的女主角

1964年3月15日,泰勒与男星李察·波顿(Richard Burton)结为连理。他喜欢向她赠送礼物,而她也十分期待收到惊喜……众多华贵的珠宝见证着他们浓烈的爱情。1969年,卡地亚在纽约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出价1,050,000美元,购得一颗重达69.42克拉的钻石。这颗绝世美钻随后被命名为“卡地亚之钻”。而在卡地亚入手这颗钻石不到四十八小时后,李察·波顿就迅速将其买下,并将其更名为“波顿-泰勒”(Burton-Taylor)钻石,由此缔造了一段传奇佳话。

猜你喜欢

卡地亚典藏珠宝
丢珠宝的人
我的珠宝之途(之十三)
典藏
往来·典藏
著名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卡地亚猎豹腕表微电影
典藏
珠宝被劫案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
典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