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年身心特点的小学教育策略探析

2015-09-10李月

考试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少年教育策略小学教育

李月

摘 要: 掌握少年身心的发展特征是有效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小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结合少年的身心特点,加强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少年身体和心理方面发育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了小学阶段少年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针对少年身心发育特点的小学教育应对策略。

关键词: 少年 身心特点 小学教育 教育策略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身体与心理成长发育非常重要的阶段,小学教育对于个人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掌握少年身心的发展特征是有效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小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保障。当前,受独生子女的政策、升学考试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因此,结合少年的身心特点,加强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少年身体和心理方面发育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了小学阶段少年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针对少年身心发育特点的小学教育应对策略,希望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少年身体和心理方面发育的主要特点

1.1少年身体方面发育的特点

少年时代的年龄通常在6岁至12岁之间,即小学教育阶段。其身体发育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间相对较平稳的时期,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身体持续增长。其身高年平均增长约4至5cm,年平均增加体重2至3kg,胸围年平均增宽在2至3cm。少年身体发育的时间,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发育的加速期与男生相比要早1至2年。二是骨骼的骨化还没有形成。少年四肢、脊椎、软组织及骨盆区等的骨骼都未骨化,骨骼类组织所含的水分较多、钙盐的成分较少,导致骨骼的韧性大、硬度小,容易出现弯曲和变形的情况,培养孩子的立行坐写读的姿势、防范驼背问题十分重要。三是肌肉群的发育不均衡。大型肌肉群发育得早,且先增大肌肉的长度,后增大肌肉的横断面,适于多做用力及大幅度运动,不宜长时间地书写、做手工及进行乐器演奏等。四是心肺的功能相应增强,血液循环的量增大,身体代谢较快。五是脑兴奋与抑制的过程逐步平衡,睡眠时间进一步缩短,觉醒的时间拉长。

1.2少年心理方面发育的特点

首先,由具体的形象性思维方式转变为抽象性思维方式。在幼儿园的晚期,孩子的抽象性逻辑思维已经有所发展,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形象性思维方式。到了小学阶段以后,孩子在学习人类所积累许多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掌握相关概念、规律及定律等,能够积极思考,从而使得抽象的逻辑性思维方式得到发展。其次,小学阶段少年心理活动发展存在一定的自觉性与随意性。孩子上了小学以后,通过读写算等内容的教学过程,要想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作业,需要通过个人努力地关注、思考和记忆,从而推动小学生各类心理活动的发展。同时伴随第二类信号系统的调节机能不断增强,其心理的活动与行为发展呈现出目的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再次,少年集体的意识与个性得以形成。少年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通过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在全班学生分工值日,尤其是参加各班级的评比竞赛等集体性活动过程,孩子逐渐会增强集体意识,认清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形成待人接物的态度及性格、意志及个性等。

2.小学阶段少年存在的心理方面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小学阶段少年存在的心理方面问题

小学阶段少年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入校适应的问题,比如有的出现情绪的障碍,感到不安焦虑、害怕、忧郁等情况;有的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的自制力差,无法约束自己,时常违反学校纪律。二是逃学和厌学的问题,据统计,小学生中有5%至10%的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有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缺乏,致使其长期处于落后的地位。三是处事交往的问题,当前小学阶段的少年多为家里的独子独女,长期在唯我独尊的环境中成长,性格固执任性;加入到班集体之后,仍坚持视个人为中心,无法关注别人的感受,人际交往时存在焦虑感和恐惧心理,防范心重、自我封闭。四是依赖性强的问题,由于父母平时的呵护和溺爱,部分孩子自立的能力不强,一旦遭遇困难,就信心不足,束手无策。

2.2小学阶段少年心理方面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家庭方面的原因看,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关心得不够,有的工作忙,对于孩子心理发育不够关注;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无力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有的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无论什么家庭,家长均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考取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重视成绩、轻视身心全面发展的问题突出,导致少年的思想压力过大。从小学教育方面的原因看,多数学校坚持把教学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一定程度地存在重智轻德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力度不够,强化心理教育的意识不强,心理教育的方法相对简单,研究得不系统,心理疏导的措施和手段不够到位。从社会方面的原因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教育的导向性不突出,特别是少年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及家庭环境的引导,与社会的整体氛围存在较大分歧,使得辨别力较弱的少年无法适应,对其心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3.针对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的小学教育应对策略

3.1结合少年身心的特点,强化教学的组织管理

一是注重发挥学校的作用。完善小学教育的规划、措施和制度,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创造温馨和谐的小学教学环境。二是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性活动,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班级氛围;妥善处理班级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三是注重发挥任课老师的作用。把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教学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比如利用语文的优秀作品,及数学、社会、自然等的知识背景与科学家经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协作精神等。

3.2结合少年身心的特点,强化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是创新课堂教学,针对少年身心发育的阶段特征,采取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考虑学生间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积极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尝试。三是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敢表达见解。

3.3结合少年身心的特点,强化学生的心理疏导

加强小学心理教育阵地的建设,建立心理教育的咨询与辅导室,配备软硬件的设施,为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创造基础条件。针对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各阶段学习的不同情况,组织小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适当地开展心理训练,帮助其掌握疏导和调节个人负面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部分学生学习自信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学习问题,掌握正确方法,逐步取得成功、获得自信。

4.结语

小学教育阶段,少年身体与心理的变化与发展有着明显的特征,因此结合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工作,对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育阶段必须结合少年身心方面发育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强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强化学生的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玉平.浅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相关教育[J].科学咨询,2014(22).

[2]吴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1(21).

[3]钱伯明.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J].陕西教育,2011(06).

猜你喜欢

少年教育策略小学教育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少年》改档12.16对撞张艺谋《长城》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少年”古永锵 新的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