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
2015-09-10刘建芬钟菊英
刘建芬 钟菊英
摘 要: 高职生学时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提高学生的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就成了当今职教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 建筑工程识图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而发展的。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不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使高职院校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成为每个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浅述自己的想法。
1.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在建筑类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是设计人员按照建筑制图标准、投影理论绘制出来的,它表示建筑物形状、大小、构造等,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所以又称为施工图。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价值影响深远。只有掌握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他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合理施工、准确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因此它是建筑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员等职业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建筑工程识图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制图、房屋构造及构造原理等知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基础课。建筑工程识图能力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将来毕业后,无论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监理,还是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阅读建筑工程施工图样。识图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识能力及绘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所以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将影响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实践。
2.采取创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项目化”教学要求,课程组成员多次召开课程改革研讨会,并邀请课程设计专家、来自建筑行业一线的企业专家对原有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研讨,按照各企业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的具体需求,针对原有《房屋建筑学》、《画法几何》及《建筑识图与制图》等进行整合。按照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念,结合企业专家和课程设计专家的意见,将上述三门课程整合成本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
其次,把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中率先进行实质性“项目化”课程改革,形成依据单元能力目标的实现融合支撑知识点,最后形成岗位实用能力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崭新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改革传统教学评估体系,由原来的终结性、鉴定性评估向形成性评估转化,强调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评估。改革结果证明,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明显提高,并得到企业同行的认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前进行严谨的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需求设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选定合适的项目,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训练能力、学习知识,把学生置于由完成任务引出问题——分析解决——学习知识——能力训练——获得完成任务方法的学习情景当中,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获得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得能力。
“立体化”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的。基本概念、构造与识图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模型、施工图纸,使学生达到“重实用”;对难以理解的建筑形体的投影、构造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工程实际案例、录像,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现场;对新技术发展及其他信息量较大、仅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学目的更明确,引入具体项目(常见的砖混与框架结构、单层排架结构厂房)作为案例,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布置学生完成对应课程模块的实训任务,学生分小组讨论,以学生团队训练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形式。在施工现场或校内房屋构造模型室,把“课堂”搬进“现场”,将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带入实际中,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工程的技术氛围,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聘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现场实训操作指导,解答疑难困惑,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用得着,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是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建筑构造及其做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