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导入,大智慧
2015-09-10王小利
王小利
导入,又叫“开讲”,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的前奏,小说的序幕。语文课上老师充满智慧的导入,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一堂优质课奠定好基调。教师如何敲响这第一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的鼓点,从而获得“不同凡响”的效果,尤为重要。下面我根据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一、导入环节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首先,导入设计应与教学目标、课文主题、感情基调等因素紧密联系,据此构思一段话,使它成为入题的桥梁与纽带。一个好的导入应具有生成性、智慧性,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地因时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其次,导入语的切入点应力求新颖、自然、巧妙,而且应具有趣味性、哲理性、抒情性。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一定文采。语句整散相间、灵活多样,最好用上疑问句、感叹句或祈使句。总之,要为创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情境服务。
最后,导入环节占用时间不宜过长,限定在3分钟以内为宜。过短,难以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过长,难免喧兵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总之要恰当适度地“生情”。
二、导入的基本艺术手法
1.利用古诗词导入
这种导入可以用在古今常见的文学主题上,如“赞美祖国山河”、“送别”、“咏月”、“咏春”等主题。我在教《春》时这样导入新课: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当这时,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作家赞美春天。同学们,你们能背诵出一些有关“春天”的诗句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儿枝”,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接着我便说:“春天在古人的诗句中是如此美好,在今人散文中也同样烂漫。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一同感受他笔下春天有着怎样一番景象?”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自然帖切、顺理成章。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巧妙地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境中。
2.巧用成语导入
我在教蒲松龄《狼》一文时,这样导入——先请同学们说说有关“狼”的成语。学生纷纷发言,归纳得到以下成语: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为奸、如狼似虎、声名狼藉、狼吞虎咽、鬼哭狼嚎。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成语说说“狼”的形象。大家说得很积极踊跃,经过归纳得到:凶暴、狠毒、贪婪、狡诈、忘恩负义,这正是我想要得到的效果。于是顺势板书课题《狼》,提出新课学习目标:“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狼的贪婪、奸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屠户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生很自然进入到该篇课文的学习中。
3.讲故事导入
故事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能引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在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一名学生概述故事,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讲完之后,我便说:“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是多么痛苦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接着学生兴致盎然地朗读这首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利用图形导入
语文教学中以图画、线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导入,如在上《蓝蓝的威尼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书翻到前面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对威尼斯的印象。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画。如在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条曲线“﹏”,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由这个曲线,你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我想到了大海的波涛。”有的说:“我想到了房檐。”还有的说:“我想到了方便面。”……接着我顺势总结:一条简单的曲线,大家就能想到这么多答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5.介绍背景导入
这种导入适合教学内容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的文章,如在教《曹刿论战》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就在鲁国危在旦夕之时,一位勇士挺身而出,凭着远见的卓识、从客的风度,力挽狂澜地扭转了乾坤,最后赢得了这场战争。这位勇士也因此名垂青史,他就是曹刿,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左传》的名篇《曹刿论战》,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刀光剑影、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时代距离,又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介绍作者导入
教学童话《丑小鸭》一文时,我一边出示安徒生的雕像,一边用深情的话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他出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忧郁自卑,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多绚丽多彩的纯真之梦。当美人鱼浮出海面,当丑小鸭摇身一变,当卖火柴的小女孩许下心愿……那些寄寓在童话里的爱和美好便长留人间。现在,就让我们用一颗虔诚的心,重温经典,贴近一颗美丽高贵的心。”睿智的话语、富有激情的导入、真心的呼唤,撞击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和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7.质疑激趣导入
思考是学生智力的生长点,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驱力,思考往往从疑问开始。为此教师若能在开讲时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则会使整个课堂鲜活起来。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看黑板上的标题,不要看书,并发问:“你们看了这个标题,会想到哪些问题?”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疑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斜塔?在哪个地方?是谁在这里做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接着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再回答问题。孩子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会急于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根问底,学习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也很准确。
8.情感熏陶导入
这种导入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或音乐,以情感熏陶带动学生走进文本。如在教《父母的心》一文时,我先播放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哥哥把妹妹送人的片断,感人的画面、真挚的情感一下子让学生感悟到亲情的难舍难分。接着我因势导入:“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尚且如此深厚,何况父母与子女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的心》这篇小说,感受我们的父母有着怎样一颗心?”再如教《黄河颂》这首诗时,我先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影片,配上一段《黄河船夫曲》的音乐,足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感受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和内在的精神内涵。
语文课的导入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八种手法是最基本的,它没有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导入方式。除此以外,还有做游戏、猜谜语,由课题直接导入等。总之,语文课的导入艺术是鲜活灵动、变化无穷的,无法一一尽述。而且对这种导入艺术的分类,也是一种静态审视,事实上使用时我们往往可以综合适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是语文课导入艺术的真谛。一句话,小小的导入蕴藏着大大的智慧,需要我们悉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