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生来并肩长
2015-09-10暗号
暗号
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说自己不知道《小苹果》,那么他一定会被身边的人说out的。这首歌不光粉丝众多,还走出国门,有了韩文版,再次把它的创作者推向台前——那就是王太利、肖央和他们的“筷子兄弟”组合。
一支筷子!
王太利出生于1969年,是山东诸城人,家庭条件不错。他的父亲在诸城买卖淘汰的机床设备。父亲一直想让王太利回去接班做生意,如果说他能在家乡工作、生活,也许他的一生都会过得很滋润,但他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本来想当歌星,打死也没想到竟然做了演员。”
王太利自认有一定的音乐才华,狂爱迈克尔·克逊,也曾经一心想当歌星。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00年代初,中国唱片业不像今天这样繁荣,24岁的王太利揣着500块钱第一次走出诸城,去到北京闯荡。他想学歌,可又不知道去哪儿学。背一个大号牛仔包,从北京站一直走到东单。好的时候找个小宾馆住下,不好的时候住6块钱一晚上的大学宿舍,租100块钱一个月,连床都没有的房子。他干过饭店收银员,拉过广告,跑过保险,开过饭馆,但几乎一无所成,甚至经常兜里所剩无几。在他过得最坏的那一年生日,他独自一个人点了两个菜、一瓶啤酒,就相当于对自己的犒劳。
但他始终心存梦想,他还是想唱歌。他曾经去歌厅驻唱,但终究是技不如人:不知从哪就能来一个东北小伙,可以一边翻着跟斗一边唱郭富城的《对你爱爱爱不完》,老板对王太利说,你走吧。有一次,王太利与一个女同学一起吃饭,说:为了当歌星,我可以卖一个腰子!结果那个女同学后来再也没跟他说过话。
2005年的一天,王太利在中央美术学院食堂吃饭。临走的时候,他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学生。刚好自己手里还有个广告要拍,公司想省钱,让他去找一个便宜些的广告导演。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呢?王太利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不经意地问那个学生:“你认识拍广告的导演吗?”
没想到对方还真认识,他给了王太利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联系人,叫做肖央。
另一支筷子
肖央生于1980年,从小就开始学美术。1996年,他从河北承德老家来北京,报考了中央美院附中,落榜后经过了一年艰难的复读再考才得偿所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走上美术的道路,而是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从此学习影视广告导演专业,再也没有离开广告这个行当。
正好王太利看到肖央的作品后感觉不错,就找了还没毕业的肖央来拍广告片,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建立。
毕业后的肖央一心想要拍电影。他处处碰壁,迫于生计,还是四五年如一日地拍广告片。2009年7月的一天,仍在“北漂”的王太利突然给肖央打了个电话。电话的内容和后来的《老男孩》中的情节一致,王太利对肖央说“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了。”
共同偶像的突然离世,使得两人觉得,人生太短,不能再在麻木中度过。电影专业的肖央开始写一个剧本,讲述生活中备受挫折的“老男孩”肖大宝和王小帅想要不顾他人冷眼,重拾明星梦的故事。王太利则找来日本歌手大桥卓弥的《谢谢》重新填词,这样,才有了那部电影和那首歌曲。
2010年4月,中影集团和优酷网要合作拍一系列青春微电影,请“筷子兄弟”加入。于是,这部精心打磨的《老男孩》成了10部系列短片中的压轴之作。但这个短片要拍三四十分钟,而投资方只投十多分钟的戏,于是他们只能自己垫钱。五十多人的工作团队,连续拍摄了16天,参与者都不要报酬,使这部电影最终问世。
仅仅两天,这部网络微电影的点击量就达到70万次,很多网友自称“看—遍哭一遍”,它的主题曲也被跪求下载,“筷子兄弟”真正地火起来了。
一双筷子
说起出道时之所以取名为“筷子兄弟”组合,王太利依然记得,当时他们在一家小咖啡厅聊到筷子,说筷子挺朴实的,谁都在用。哪天吃饭的时候就能想起来,很中国,很接地气。最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两个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就像一双筷子,同根生,并肩长,缺了哪一根也无法成为一对。
虽然年龄差高达11岁,但是这两人觉得他们之间基本没有代沟。在《小苹果》火爆之后谈到合作说:两人本来就是善于音乐的人和善于电影的人将各自领域结合起来的一次联姻,也导致这种合作是很灵活的,而实际上,王太利和肖央各自签约的也是不同的经纪公司。因为他们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下筷”,所以他们一定可以好好做、一起往下走,“我们一直都是那种两个人有一个好,另一个就会好的关系。”这就是筷子兄弟合作无间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