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工程师制度视角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5-09-10樊哲超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工程师应用型制度

樊哲超

摘 要: 本文从注册工程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出发,拟通过建立适应性教学管理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力图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注册工程师 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技术工作实行准入控制的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时,其学识、技术能力及职业道德达到一定标准,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实行强制性注册登记。

根据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要求,要成为一名注册工程师,需要高等教育、职业实践、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高等教育是一名注册工程师成长的起点,也是其储备专业知识和培养工程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使高等教育满足注册工程师制度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基本要求。

显然,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国内外学者做了较多研究,普遍认为地方高校存在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目标趋同

有相当师生对应用型、学术型与职业技术型的教育概念混淆了,作为应用型教育的地方院校不能正确理解应用型特有的人才品格、知识规格和能力结构,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运作人员若错误地把应用型教育定位理解成为实施职业技术的教育,则不但会使学校丧失原有的大学传统,还会降低人才培养规格,对双方发展和竞争都是很不利的。又或者不舍得学术型的殊荣,只是一味追求人才培养的精英化,重视学术而忽视应用和技术教育,造成人才培养与大众化发展的不协调。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方面一味求全,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理论性导向课程设置过多,实践性课程少得可怜,达不到课程总数的20%。相比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实践课程比例应该达到总体课程的30%~40%。

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匹配问题

现在地方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过施工企业或设计单位的工作经历,无法了解实际行业的切实需要。教师进修和成长都着眼于理论进修和学术能力培养,应用能力不能较好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注册工程师制度视角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1.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和兄弟院校的实地考察,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正确认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明确注册工程师制对人员素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

2.在前期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进行问题研讨,设计适应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适应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建立教学管三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新机制,努力开发和利用人的创造力,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教学管理决策权、监督权,实现教、学、管三方在教学管理中的目的共同、手段互助和平等协商。

(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核心教学工作

A.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核心课程课时量适当增加,非核心课程课时量适当减少,增加实践环节课时量,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企业认识实习等,达到总学时的30%。

B.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采用案例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C.鼓励教师根据生源状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编写适合的应用型本科教材。教材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3)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适应应用型教育的需要,组建校企结合、职责分明、梯队合理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A.倡导教师把论文写在项目上,研究做在实践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B.要求教师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名校进修经历”两种经历。

C.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引进来,就是引进施工设计等生产单位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办讲座和指导实践教学;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生产企业兼职、学习或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

三、预期实施效果

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有机结合,明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适应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或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以后在生产第一线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获得执业资格有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成为今后学生就业、择业和行业准入的一种杠杆。

如何合理改革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注册工程师制对大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方便学生尽早取得相关执业资格,有关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冯东.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2(2).

[2]曾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3).

[3]魏小英.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3(10).

猜你喜欢

工程师应用型制度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青年工程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