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模拟法庭”德育化作用探析

2015-09-10徐文博等

考试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模拟法庭第二课堂德育教育

徐文博等

摘 要: 模拟法庭是在高校中模仿建立现实生活中的法庭审判运行机制的一项第二课堂活动,本文研究的模拟法庭注重理论与现实,模拟法庭的受理范围并不是虚拟的案情而是理论争端与公诉行为,使模拟法庭成为理论争辩的舞台和学生群体对于学院政策行为或学院管理部门表达意见的沟通渠道,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管理部门的工作。

关键词: 模拟法庭 第二课堂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不仅关系到人才的整体质量,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

第二课堂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同时是拓展大学生德育作用发挥时间和空间,提高高校德育作用广度和深度的有力实践。第二课堂是将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成自身德育修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今社会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情况下,大力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是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一、模拟法庭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定义的。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与课堂内容有所联系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的教育的时空限制,不受教学大纲和计划的约束,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弥补了第一课堂标准化教育带来的教育漏洞和体制僵化的不足,为大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合适的舞台。第二课堂的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这一理念要求在教育中更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人性化”,第二课堂强调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常见的第二课堂主要为知识竞赛、主题征文、辩论赛、演讲赛、交流会、社会实践、读书报告会与模拟法庭等活动。相对于其他第二课堂活动而言,模拟法庭具有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勇于表达自我,坚信公平正义的品质,有利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成长。我们以“模拟法庭”这一比较具有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探讨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德育意义。

模拟法庭是在高校中模仿建立现实生活中的法庭审判运行机制的一项第二课堂活动,它的实质是一个能够实现不同身份的人获得同样平等公平交流的平台。通过模拟法庭活动的实施,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公平正义,这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

区别于常见的模拟法庭仅用于各高校法学院的法律教学实践,我们本次探讨研究的模拟法庭同时注重理论与现实,模拟法庭的受理范围并不是虚拟的案情而是理论争端与公诉行为。使模拟法庭成为理论争辩的舞台和学生群体对于学院政策行为或学院管理部门表达意见的沟通渠道。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正义,起到畅通学生与学院管理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作用,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模拟法庭的实践

任何理论最终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通过“人机分离”和“夜间熄灯断网”这两个较为典型且具有争议性、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探析以“模拟法庭”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的实效。

“人机分离”指学生进入课堂时将人与手机进行分离,把手机置于指定的地方。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发展,手机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快捷的咨询方式、五花八门的游戏软件、丰富多彩的电影电视等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娱乐空间,与此同时,手机也捆绑了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学生的交际、生活与学习。

在模拟法庭中双方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部分同学对学校实行人机分离制度表示不满,认为手机属于私人物品,校方无权要求任何同学在课堂上实行人机分离。作为辩论另一方的校方,纪律检查部门反驳的理由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课堂,才采用这样一系列举措,目的是让在校师生在氛围良好的教室进行教学与学习。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教学虽然说相对开放,但其也有要求,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那么显然在课堂上实行人机分离是极其必要的。

很多同学有这么一个顾虑,万一上课期间家人或者朋友打来电话,或者在此期间家庭因打不通电话而受骗或产生的损失该由谁承担呢?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个例,只要同学平时和家里做好沟通,完全可以避免。

手机不是只有弊没有利,运用恰当,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当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点,学生很有兴趣但不是很了解,可以马上上网搜索,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巩固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有使用手机辅助学习的习惯,如上英语课时用翻译软件查阅不懂的生词,上课来不及抄笔记时用手机拍下投影PPT等。能否有效利用自己的手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只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手机就会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大多在课堂上持有手机的同学使用手机时并非做上述事件。这就进一步发挥了实行该制度的优势,让学生的心至少在课堂上能静下来。

“夜间熄灯断网”指在夜间特定时间在學生公寓实行熄灯断网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但与此同时每个高校都存在对该项制度抱有意见的学生,我们将此作为“模拟法庭”的争辩提案。

在模拟法庭中,许多人认为学校里熄灯断网为的是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目的是学生今后的发展,好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的精神风貌会不一样,对学校学风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熄灯断网可以减少电的使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对节能减排能起到帮助作用。学校“熄灯断网”存在过于僵硬、不够灵活、需要调整的问题。

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行,对“人机分离”和“夜间熄灯断网”这两个较为典型的话题进行争辩,参与的同学表示在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让其在学习阶段就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不仅改变了申诉同学的感受,而且使接受申诉的被告方的同学心服口服,同时也认为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维护了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变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只能间接且滞后地进行交流的做法,实实在在地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模拟法庭的制度化探讨

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正义。“模拟法庭”中没有教师、学生或学院部门等角色,只有法官、申诉人与被告人,每个人原本的角色身份在这里都暂时消失。案件受理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课程理论争论,二为以公诉人身份对学院提出申诉。第一种类型双方为理论的正确性找寻证据,提出对方理论的不正确,搜集足以支撑自己论点的证据说服法官。第二种类型为公诉人代表学院的某一群体对学院部门或某些政策行为提出公诉,畅通学生与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部门的工作。

这一载体使广大学生群体成为高校推行规则与规定的“智囊团”和“监督者”,使学校的决策更加具有广泛的认知和认可度,这一制度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吕金娥.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问题研究—以湖北五所高校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2012.12.

[2]许放.大学生德育第二课堂学分化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社科规划,2005.12.

[3]韩阳.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猜你喜欢

模拟法庭第二课堂德育教育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法律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