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2015-09-10胡金华陈琛
胡金华 陈琛
摘 要: 时代在进步,科学迅猛发展,激烈的国际竞争大背景下,培养21世纪具有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逐渐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我国采取的素质教育如何在现实中良好实施;颁布的新课程改革,如何在现实中完美实行,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交往型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针对传统师生关系提出。是为了改善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专制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建立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目的是追求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优化课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 交往型
马克思在理论中对于交往并没有明确给出定义,但是在致安年科夫的信中提到Commerce(交往)这个术语时指出:“在人们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为了不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我在这里使用‘Commerce’一词就是它的最广泛意义,就像在德文中使用的‘Verkehr’一词一样。例如,各种特权、行会和公会的制度、中世纪的全部规则,曾是唯一适合于既得生产力和产生这些制度的先前存在的社会状况的社会关系。”
一、交往
所谓交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表示联络、沟通、传媒、交换等意思,现代意义上的交往内涵更丰富,不仅指实物或信息的异地传播,还指资源或信息的共享或分享。概括来说,既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交往的静态表现,又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交往的动态表现。社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机系统,交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各种联系都是通过交往建立的。生产与交往是分不开的,生活与交往也是分不开的。人们只有在社会交往中共同活动,生产才能进行。交往是一种关系,涉及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交往必须存在这些联系才能建立。马克思强调它是人类特有的存在和活动形式,是人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展开的社会关系的统一。从动态上看,交往体现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中。从静态上看,它是人的社会化的本源,形成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交往关系状态。
二、交往型师生关系
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交往是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强调教学中的交往,许多教学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课堂教学是学校这一社会群体特有的交流渠道,师生之间的交往连接着整个教学过程。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界定,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
1.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都注重师生交往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更注重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2.“俄罗斯学者季亚琴科提出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
3.叶澜教授提出:“如果从形态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4.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沙勒与舍费尔第一次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交往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中介而结成的一种交往关系,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的思想为基础,强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信息交流方式,完成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根据上述理论,笔者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交往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以语言为媒介,以学科、教材和课程为共同体的精神交往活动。其目的是师生之间可以实现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状态,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
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其研究方法和探索视角都类似,教育者们得到了许多成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依旧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师生关系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教育形势下,交往型师生关系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必需条件,建立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目的就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和谐良好的状态,挖掘师生关系中的潜在教育价值。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师生关系的正确构建,防止出现破坏双方关系的言语和行为。其次,交往理论强调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下工作和学习。再次,交往理论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础的表现方式。交往型师生关系打破过去将师生关系作为完成任务的配置的做法,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本来具有的教育价值。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决于知识传递的顺利程度,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完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起决定作用。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因素是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喜爱、互相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彼此相处完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和相信学生,营造和谐的关系氛围,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达到教学目的,做到真正理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关怀,受到鼓舞和感动,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积极好学的态度。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当学生自己喜欢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勇于探索,学得真知。
3.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道德品质的进步。交往型师生关系注重师生语言交往的同时,更强调师生之间的精神交往,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在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师的品德和人格与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的交流。教师的品德和人格必然影响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发展,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要加强和保证师生之间沟通的顺畅。通过积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达到教学目的。在师生交往顺畅的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维娜.师生关系:一种双向理解.教育评论,2000(5).
[3]冯晓霞.主体间性: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关系.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
指导教师:丁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