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爱好者啊,可得长点心
2015-09-10邱大王
邱大王
前两周看的一集《犯罪心理》是和自拍有关的,剧情大概讲的是几个热衷于自拍的网络红人惨遭不幸,而这不是这部我热爱的美剧里第一次涉及自拍情节了。
这就是为什么和我一起看剧的我妈会如此担心我的网络社交,她觉得我在朋友圈发自拍搞不好也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我觉得她想多了,首先,我又不是什么网络红人;其次,我的自拍照片修得连她都认不得。
最近有一条新闻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火,说的是“自拍上瘾被美国精神病学会认定为精神病”,但已经被证实是谣言了。谣言为什么会被传得像真的一样呢,我觉得原因在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躺枪”了,大家开开心心对号入座,根据那条新闻里的“精神病严重指数“给自己贴个无伤大雅的标签——我是轻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但并不上传至社交网络)、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而且上传到社交网络),还是长期重度患者(一天上传自拍照至少六次)?
总有人要讽刺那些每天都贴差不多造型、差不多表情的自拍照的人。但是,作为一个自拍爱好者,我想说,随他们去说好了,我不在乎。从大约十年前拥有了第一只自拍手机开始,我就加入了自拍爱好者阵营,朋友们甚至能从我发自拍的频率降低来推测出我最近又胖了这种事实。大概六年前,我还在无聊中参与过某论坛的一次恶搞自拍大赛,并有两个造型因为戏剧效果强烈而斩获奖项。
在我们自拍界,还有很多细分领域,比如专门自拍头发的,自拍健身状态的,甚至专拍自己醉酒后的萌态的,像我这样平凡拘谨的人,就只专注于最正常的化妆打扮自拍领域。
我不仅喜欢自拍,也爱看朋友们的自拍,并且发现,几乎所有自拍照片都比真人版更好看。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过着平凡日子,每天打扮得山青水绿去上班、去社交,可是除了地铁里的陌生人和有限的几个同事,那些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亲友都看不到。比起发个短信跟咱妈说“今天挺忙的,最近挺好的”,给她看看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吃个冷饮、喝个咖啡的照片岂不是让她心情更好?即使只是出于“别白费了辛苦的化妆和搭配”的心理,也值得对着镜子或是前置镜头按上那么一两张,并用简便好用的修图软件修出超越现实的美,传到社交网络上去。
反正我们都知道自拍时眼神该如何迷离,眼珠该看镜头而不是手机屏幕,手臂离面孔该有怎样的距离。每个人都是手机镜头前的明星,没有艺校的指导,就自己练出了表演技巧,以及随之而来的坚强心理——你觉得我修图修得太假,可我自己看着开心;你不爱看就别看,我自己留个念还不行?如果你不能忍受自拍这回事,还上什么社交网络呢?在琐碎生活里能有那么一点儿超现实的小美好,又有什么好嘲笑呢?
小时候拍照少是因为设备条件限制,好看的衣服少,有架好点的相机都不得了;现在方便了,可以随时随地随手拍照,在这个信息量庞大的世界里用频繁自拍来对抗短暂的记忆。这就和“我妈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鸡而我们现在随时都能来一盒鸡块儿”一样简单。
但简单中也埋伏着危险,比如前段时间一大拨欧美女星的私照泄露事件。据说现在有一种App是专门用来把发给别人的照片作“阅后即焚”处理的,也就是可以让发给别人的照片在规定的时间之后消失,想来是用来处理那些不宜在光天化日之下传播的照片。但如果我不能完全信任对方,干嘛要发过去看?在八卦的历史长河里有那么多遇人不淑或是惨遭报复的私照外泄案例,干嘛还要拿私照冒险?更为终极问题是,干嘛要拍会惹麻烦的照片!
用自拍来详细地披露关于自己的一切信息,真的挺危險。就算没看过《犯罪心理》之类的电视剧,我们也得长点心。只要能保护好自己,一天自拍十八趟也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仅以一臂之长,我们没有足够物理距离审视面孔是否变形,也缺乏心理距离来追求什么高大上的表现力,所以强迫别人点赞这种事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