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张玉霞
张玉霞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做融为一体,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来讲,是对在具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准备和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实践,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的要点进行梳理,为在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职会计 课堂教学 理实一体化 教学环节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人才培养对接用工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核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调实践教学,所以,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就是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实施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准备
1.建议“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由于会计教师没有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要求会计专业教师除了学习一体化教学理论,还要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经历,具有在不同会计环境下处理不同会计业务的经验。
2.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范本,是实施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基础。要实现传统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的分离状态,用记录和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载体表述经济业务。
在会计岗位工作中,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后取得的是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编制记账凭证。一体化教学采用的一体化教材,要让学生明白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会产生什么样的原始凭证,进而明白什么样的原始凭证应该编制什么样的记账凭证,从而提高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识别能力和账务处理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发一体化教材,在业务处理的同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将会计岗位包含的各项知识技能,借鉴企业会计岗位职责任务,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同时编制好一体化工作页。
3.改革教学方法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能力为动因、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教师当好“导演”,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突出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因材施教,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等进行教学,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会继承,还能发展、创新。
4.创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传统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放在教室和实训室,而且一般等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学完再组织相应实训,造成理论实践脱节,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打破传统理论教室与实训室相分离状态,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室。同时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包括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投影屏幕、音响及实务展示台等),让师生通过边教、边看、边学、边做,实现某一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二、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施
1.建立学习小组
分组教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分组时,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兼顾性别、性格、理论基础等方面差异,以优秀带后进,形成资源互补。既要保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适度调整;推选或任命组长,尽可能用会计岗位的相关部门命名,如财务部、销售部、仓储部、采购部、开户银行等,提倡在合作中竞争,从而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为本组胜利尽自己最大努力。这样既给学生机会和权利,又赋予他们义务和责任,并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同时,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更浓厚。
2.复习旧知
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精心设计,打破原来师问生答的固有模式,通过小组质疑问答和抢答形式完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出项目,明确任务
可以利用课前制作相关工作任务的案例情景剧引入本节课的项目,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
随后教师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提醒学生一些需注意的要点。同时发放任务书,使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并着手准备需要的工具和资料。
4.制订方案,任务实施
根据任务的要求,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采用任务驱动法,首先确定工作过程,通过动画、视频仿真工作任务,让学生更明确“何时该做什么,怎么行动”,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容量,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完成任务,交流讨论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获取不同观念。教师对学生自学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变化过程和结果。
6.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教师要不间断在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分类指导,学生反思完善。任务完成后,采用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双重评价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组间互评,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7.总结巩固
每个实践项目结束后,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评价时应结合知识与技能难度与深度,分析完成任务的技巧,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升能力。总之,中职学生能力评价应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而获得的职业能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