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探究

2015-09-10闫发强

考试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中小学生对策

闫发强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然而,中小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广泛担忧,因为他们是社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生行为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繁荣。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不良行为 对策

一、造成学生不良现象的原因

1.家长管教的缺失。

现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极其金贵,他们自小接受了父母的无限溺爱,养成了恶习。部分孩子在校时期大多数父母出外打工,将孩子托付给祖辈或邻居,没有很好地调教,造成行为失控。

2.从国家法律到地方法规,都没有以法的形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过激行为进行强有力约束。

我国现行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只是对中小学这个弱势群体进行了法律保护,而没有一部从“法”上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学校校规不起决定作用。因此,学生一旦发生过激行为或重大突发事件,学校领导和教师就束手无策。

3.中小学生与日俱增的厌学情绪助长了不良行为发生。

广大农村,特别是处于城乡之间的一些中小学校,学生的厌学行为是特别明显的。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低,产生厌学情绪。大多数学生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诱发了厌学情绪。加之他们大多是家中的“宝贝”,却要面对这些既伤头脑又要动手的书本及知识,结果可想而知。随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厌倦,课堂上一些同学便不安分守己,不良现象频发。

4.媒体宣传的偏差,滋长了一些不良现象。

一些关于学生的突发事件,媒体将更多关注放在学生身上,因为学生还处于“无行为能力”阶段。对学生的伤害会进行大量报道,使一些人觉得教师已经不是辛勤的园丁,而是一群“坏人”,加之个别败类教师的极端行为绑架了整个教师队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伤害,媒体却总是轻描淡写地报道一下或不报道,受伤害的教师因为没有对其“教育”好,只能忍受皮肉之痛或内心痛苦。

二、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对策

1.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对青少年不良行为进行必要约束。

对于中小学生出现的严重不良行为或过激行为使学校有法可依、敢于作为。如学生有意损坏公物必须赔偿,寻衅滋事者能够得到训诫,伤害其他学生身心健康者依法促其反省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被动局面,使学校正气压倒邪气,健康而积极向上地发展,从而输送“正能量”。

2.改变学校单一的教学格局。

现今许多学校以“不作为”治校,就是为了学生安全,什么活动也不搞,甚至连操场上仅有的单双杠等体育器材也拆除了,以免学生出事。学生的行为只限于“上课——学知识”这一环节,学生在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必将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一个学校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活动,坚持搞好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则情况会大为改观。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即使出现意外伤害事故,除学生参加的必要保险之外,可由政府部门保证学校不受到滋扰伤害,让学校放手去做,效果显而易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3.优先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现今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本都以学习成绩定性学生,而品行优劣无任何标准,只是潜在的,被熟知的师生从认知上进行评判。如果把德育评价作为学生考核或其他晋级中最重要的一环,则会对每个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呢?具体做法:学校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品德优劣登记及评价制度,以等级或分值形式记入学习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做了好事,按照其影响和贡献大小给予一定正分值,做了坏事,按其造成影响恶劣程度给予一定的负分值。每一学期班主任、代课教师以分值形式对每个学生的品行进行评价再加以汇总,和考试成绩一样作为学生升学标准。这样,会很好地抑制许多不良现象发生。

4.家庭、学校、社会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1)家庭是每一个学生自小成长的最主要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关键的,也是一生的。素养高的家庭中的孩子大都是品行端正、严于律己的。如果每个家庭的父母以良好形象影响孩子成长,那么即使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也能及时纠正、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些家庭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只是一味溺爱,则孩子便一直留有不良习气而贻害无穷。

(2)学生的第二个人生阶段是学校生活。小学生随意性很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初中生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过激行为,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可现今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德育教育。学校应利用各个环节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思想品德教育、班会教育、各科任教师的思想教育,学校开展先进人物事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学生能对自己的品行有深刻认识和反思,学校秩序才会井然。

(3)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每一个学生终将走向社会,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对周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要勇于指正,督促其改错。特别对过激行为及恶劣的影响,通过强大的舆论促其反省。媒体要一分为二地报道校园内师生之间爆发的冲突,不能将一切罪责全部归咎于教师,从而助长不良习气。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未来文明进步的后备力量。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能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步入社会,那么国家的未来则大有希望。如果将不良行为带入社会,则社会上会滋生许多不安定因素,造成恶果。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中小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