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交际教学误区剖析及规范思考

2015-09-10陆守军

考试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效果交际

陆守军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可见其教学兼有综合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在规范口语表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听说习惯。

一、剖析口语交际教学规范性的误区

(一)教材使用公式化,交际情境脱离生活。

轻松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是在一些课堂上,良好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是众多口语交际教学者在实践中面对的一大窘境。究其根本,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课前交际情境话题的选择对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比如看图说话情境,“如果是你,会说些什么”,“让我们对他(她)说……”,与“打电话”、“交易”、“猜谜语”这样的情境相比,前者本身即缺乏良好的互动性和交际性,因而即使营造出融洽的交际氛围,学生也会表现得“无话可说”。可见死抱教材的态度导致的教材使用公式化,从根本上弱化了口语交际的整体教学效果。如何选择生活化交际性的情境话题是教学成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表达自由随意,交际语言缺乏规范。

在课堂语言规范使用上,有些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口头的语言表达,属于情境语言范畴,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教学时不必强调语言规范。然而正如心理学家皮连生先生所言,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里说的话与平常说的话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平时的口头表达可能以不连贯、不通顺的语句形式表现,甚至缺乏必要的感染力。但教学的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一定限制,不能将其简单地与日常口语等同,忽视口语交际语言的规范性问题。

(三)口语交际目标单一,教学交互过程低效。

在设置课堂口语交际目标时,很多教师往往将“学生开口”列在课堂效果的首位,忽略学生“倾听”技能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其他学生发言时,倾听的学生却很少,他们或窃窃私语,或急不可耐,不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口语交际教学是综合技能的培养,倾听技能包括其中,它是与表达技能同等重要的训练目标。只有具有良好倾听能力的学生,才能会听,听懂,听出问题,从而更好地互动应对,实现交际目标。

二、口语交际教学规范性的建议

口语交际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各种具体的口语实践活动中不断领悟和体验口语交际的多功能特点,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与传统静态教学相比,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规范语言的方式方法有所改变,口语交际中的动态教学规范性问题不容忽视。

(一)创设交际性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口语表达。如果话题距离生活太远,就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主观对口语表达的抗拒;同样,如果话题缺乏真实性,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意愿的下降,而且其表达会因此而显得空洞虚假,缺乏真诚。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比较情境选择对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如《我的动物朋友》教学片断:

生:(师蒙住一生眼睛,其余同学提示)我生活在海里,猜猜我是谁?

生:鲸鱼。

生:它和我们都是好朋友。

生:……

师:这个好像太宽泛了些,再来一个提示。

生:它比鲨鱼游泳快。

生:剑鱼。

生:比海豹跳得还要高。

生:……

生:它是海上的救生员。

生:海马。

生:它可以为人们表演特技。

生:海豚。

生:对喽。(全班同学欢呼,笑)

师:你们都想玩这个游戏吗?那同桌合作,互相猜一猜。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猜谜语”为话题,要求参与双方进行言语交流,并适时地引入学生讨论,用“谁再来给个提示?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启发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投入课堂交际活动中。如此,活跃的氛围使得交际对象范围得以扩大,师生互动关系进一步延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示范,规范交际语言。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交际困难,教师可以参与具体问题的表达,亲身示范,有效增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亲身示范,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的同义转化,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口语表达。

如:《该怎么做》教学片断:

师:小松把自己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如果你是小松,你会怎么想?

生:我觉得爸爸打我是不对的。如果他打了我,对我的身体不好。

师:你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如果身体不好能换一下,改为“对我的身体会造成伤害”那句子的意思就更明白了,是吗?(生点头)

生:我觉得爸爸不应该打我。如果打我,我就不说了。

师:是呀,如果打我,下次犯了错误就不再主动承认了,是吗?请你这样再说一说,好吗?

生:我觉得爸爸不应该打我。如果打我,下次犯了错误我就不再主动承认了。

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具体示范,学生模仿老师的回答,在课堂上及时纠正模糊的表达,不但语意表达更准确,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在随后进行的“劝说爸爸”练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注意到自己语意表达是否完整清晰的问题,相比上课初期的表现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三)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开展多元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力求使互动真实、有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里的教师指导,不是一种指令式的指导,更不是一种抽象的指导。我们应当提倡的是在真实的交际之中予以暗示,以便学生感悟、纠正、模仿。总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积极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训练平台,规范学生的语言,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娟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09).

[2]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效果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