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2014年高考历史图表题的特点及解答技巧
2015-09-10张文江
张文江
一、2014年高考历史图表题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1.分布情况。
2.特点。
(1)图表丰富,形式多样。几乎每套高考试卷的历史试题中都有图表题,且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涉及,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安徽、山东、江苏、福建、四川等地的高考尤其重视此类题型。多种多样的图表,如表格、柱状图、漫画、时间轴、照片、图片、曲线图、绘画作品等,体现了“创设多样丰富情境,促进考生有效学习”的理念。
(2)考查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经济史试题比重较大,且以统计数据为主,多为表格形式,也有曲线图、柱状图等,旨在通过数据的变化反映经济发展趋势。以统计数据为主的计量史学是当前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大量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试题的出现体现了史学研究成果对高考的渗透。
(3)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图表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图表题是实现这种联系的重要媒介。例如,北京卷文综第37题第(2)小题、福建卷文综第17题、四川卷文综历史第10题、重庆卷文综历史第8题等,均通过试题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现实。
(4)注重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本质、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结论、概括阶段特征等能力。对分析问题本质能力的考查多体现在漫画类试题中,对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结论、概括阶段特征能力的考查多体现在数据统计类试题中,而对提取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几乎在所有类型图表题中均有体现。
二、高考历史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一般来说,历史图表题的解答策略是:先读懂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把材料与教材结合起来,将材料内容定位于某个历史阶段,最后审清设问,总结答案。另外,解答图表题还有一些特殊的思路和技巧,下面就结合例题分类讲解。
1.图片类试题。
解答图片类试题时应先分析图片信息,将其在脑海里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再回归课本,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寻求正确答案。
例1.(2014年高考浙江卷文综)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可先观察甲图,受满族习俗的影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政府要求全国男子蓄辫;再观察乙图,民国初年,出于反对专制统治的需要,政府强行剪辫。由此可知,某些生活习俗与政治联系紧密,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而且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蓄辫、剪辫风俗的变迁不能反映出专制王朝的兴衰和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故排除C、D项。
答案:B
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历史)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图片史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文字信息“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说明该谕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有关,故A项错误;“香港仍坚持‘赏借’”说明清政府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当时《南京条约》还没有签订,故C、D项错误。
答案:B
2.漫画类试题。
解答漫画类试题时,考生必须根据漫画间接提供的信息,如作者、主题、时间、附加文字等,准确提炼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然后结合题目作答。
例3.(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提取漫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漫画中人物的部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视,反映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故B项正确;漫画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而非正面影响,故A项错误;从电影的背景与内容可知,电影描绘的是世界经济危机后期工人的生活状况,与应对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摩登时代》是用喜剧的手法描绘工人的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B
例4.(2014年高考江苏卷历史)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漫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漫画中人物剪掉一部分发辫并不表明“盲目崇尚西洋风尚”,故A项错误;漫画体现不出“刻意保存传统精华”,故B项错误;漫画中人物剪掉一部分发辫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人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
答案:C
3.地图类试题。
解答地图类试题时,考生必须读懂地图,根据地图中的自然地理名称、区域范围等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判断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例5.(2014年高考广西卷文综)右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 )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地图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地图中奥地利处于德国势力范围内,说明其已经被德国侵占,故选择B项;三国轴心形成是在1940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地图中捷克斯洛伐克不处于德国势力范围内,说明不是慕尼黑协定的结果,故排除C项;D项中事件的发生时间是1939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B
例6.(2014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地图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战时意大利是法西斯国家,故排除A项;意大利是二战战败国,不可能在二战刚结束时就加入联合国,故排除B项;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故排除D项。
答案:C
4.表格类试题。
对于表格类试题,除了要看清表格中的文字、注解等,还要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总结出数据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进而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例7.(2014年高考江苏卷历史)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依据表格解读史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余粮收集制的推行导致了1920年至1922年较高的平均税款,但这并不是1922年以后平均税款降低的原因,故A项错误;1921年以后,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了原来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了1922年至1924年较低的平均税款,故B项正确;实物配给制的废除属于产品分配领域,不是造成农业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模式”后出现的,在1930年开始推行,不在本题讨论的时间范围内,故D项错误。
答案:B
例8.(2014年高考重庆卷文综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解析:表格类非选择题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考查考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是什么”的解答,一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图表中获取表面信息;二是挖掘深层次的信息。解答“为什么”时,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表格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表格与教材或其他材料的联系,寻找题目与教材知识或其他材料的结合点。解答“怎么样”时,要根据表格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此题第一小问要求“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即要求回答“是什么”。根据表格可知,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减少。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原因,即要求回答“为什么”。联系题干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又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答案: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三、2015年高考历史图表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1.狠抓基础,关注图表,注意分类。
虽然高考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其考试资源逐渐向教材外延伸,但历史学科能力是建立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的,即“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历史图表题的材料多半出自课本,但也有少数来自课本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既关注课本中的图表,也关注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的课本外的图表,并将这些图表按照上述分类,用课本知识加以诠释,从而使课本知识与图表紧密结合起来。
2.强化训练,熟悉题型,提高能力。
要想在高考中熟练解答历史图表题,就必须在复习备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有利于我们掌握各种图表题的解答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强化训练中的图表题可以是往年高考真题,也可以是各地模拟考试中的新颖图表题,还可以是教师原创的图表题。
总之,无论是图表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我们都必须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正确理解,这是解答历史图表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