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与独
2015-09-10叶未央
叶未央
久仰《刺客聂隐娘》,不过却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不是3D电影,先淘汰了一大批迷恋于让高科技造就新视觉感受的新新人类;甚至不是宽银幕电影,又淘汰了一大批已经习惯了流行宽高比的时髦观众;准文言文对白,又淘汰了一大批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时尚青年和技术宅男;要理解表哥、姑丈等等原本简单、现在却有些复杂的人物关系概念,又淘汰了一大批80后、90后独生子女;惜言如金、让画面说话、让表演传达信息的老派电影风格,又淘汰了一大批习惯了喋喋不休的恶搞与热闹的屌丝观众……由此观之,《聂隐娘》是拍给一小撮儿不太年轻、有些经历、耐得住寂寞、会看真正的电影、具备较高传统文化素养、不会被电影之外因素忽悠的电影爱好者看的。所以,不要指望《聂隐娘》收获票房的天文数字,这部电影只是对时下中国电影业“惟票房论”、“恶俗搞笑”、“电影网剧化”等种种歪风邪气的一种反动,它告诉观众,现在这个时代,还有懂电影的导演在好好拍电影!
对 《聂隐娘》的评价两极分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批评一部电影,也是极好的。重要的是你称赞什么或诋毁什么!其实我很想看到对《聂隐娘》有见地的批判,哪怕是极“左”年代文痞们批判《武训传》和《海瑞罢官》的那种。可是很遗憾,现在对《聂隐娘》最普遍的意见是“看不懂”。
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简单。电影本来就是一项智力游戏,我们那代人从小就习惯于一帮小孩儿对一部电影各看懂个百分之八、九十,走出电影院来叽叽喳喳讨论一路,最终大家都搞明白了,心满意足。《聂隐娘》其实也是这个路数。可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电影观众都是被什么喂大的?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从“第一天,上帝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一直到“第七天,上帝休息了”的叙事方法,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电影被拍成了流水账,而且观众还挺买这个账。也因此这两年还有很多人为非导演专业出身的导演常常创造票房纪录而欢呼,这完全是不尊重电影的表现!
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和网剧的关键就在于:电影是非线性的,好比一副原本连贯有序的扑克牌,导演按他的理解洗完了发给你,你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一副牌重新理好。《聂隐娘》中男女主角的情感就是一层层剥洋葱逐渐刺激你的泪腺,你要想一开始就全告诉你,那岂不是成了白开水。可是现时中国观众已经习惯于进电影院看一副被理好的牌,按部就班,别锻炼我的智力,也别考验我的理解力和观察力。给这样的观众看《聂隐娘》,无异于对牛弹琴。
其实《聂隐娘》的故事有什么不好懂的呢?以人物关系而论,聂隐娘和田季安就是类似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自小互生情愫,小男生在生死关上挣扎三天,都能始终感受着小女孩在一旁关切的眼神。可是浪漫主义的爱情总是敌不过现实主义的算计,有情人终成不了眷属,小女孩还阴差阳错地被训练成为武艺高强的刺客。刺客下山,师傅交待的任务却是让她手刃那个曾经爱之入骨的田季安,这内心的折磨情何以堪。爱情是一剂毒药,王佳芝原本想刺杀人民公敌易先生尚且被爱情搞乱了思想,更何况聂隐娘面对的是自己的爱人。她最终违背师命选择“不杀”,只是电影的结果,实际上电影所展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心理的挣扎。聂隐娘的“青鸾舞镜”不只是所谓的“没有同类”,而是爱情的“毒”性升华为“情到深处人孤独”。
《聂隐娘》的故事并不复杂,情感却纠缠得十分复杂。这样的电影不仅需要优秀的演员,更需要这些优秀的演员深藏个人功名以突出角色。明星之于电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为电影增光添彩、为票房火上浇油。但很多时候明星的作用喧宾夺主,反而坏了电影的味道。现在很多电影人心目中的“明星制”就是堆砌明星,越多越好,不求最合适,只求最热闹。特别是有一种只在影片中惊鸿一瞥、客串出场的“客星”,简直是电影的“克星”。我经常看到很多电影演着演着突然出来一位,影院里一阵躁动:“哎哟哟哟哟哟,这不是那谁谁谁吗?”我相信,这一刻,观众的心已经被明星吸引走了,暂时忘了要从电影里看什么了。《聂隐娘》是一部有明星的电影,却也是一部懂得有节制发挥明星作用的电影。除了两位主角舒淇和张震相对比较好识别以外,其他诸如周韵、倪大红、阮经天等明星都属于乍看一眼不敢相信是他们,还要听声音才敢确认。这就是明星服从于角色,靠演技来演绎角色,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角色身上,而不是明星出来抢着秀自己。
在中国电影界,侯孝贤导演一直是一位如“青鸾舞镜”般特立独行的人物。除了选用合适的演员,《聂隐娘》还有很多迥异于时下中国电影的“独”。比如:当下中国电影受电视剧和网剧的“传染”,普遍表现出“话痨”病症。人物从一出场到结尾始终叨逼叨个没完没了,众角色七嘴八舌也惟恐下句接不上上句,似乎离开这“一句盯着一句往前走”就无法推动剧情,而且这些台词既不讲究也不精美。其实电影很多时候是靠氛围的营造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导演创作意图的,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聂隐娘》里,即使主要角色,话也没有几句,还都是经过“炼句”后不得不说的“金口玉言”。可是在人物不说话的时候,空山、鸟鸣、风声、动作、表情、眼神……其实都在说话。如果你只把角色说出来的台词当信息,而不去捕捉这些无言的信息,当然就看不懂这电影,也自然会觉得这电影节奏慢。慢,是因为对没有台词的地方不注意看或者没耐心看。可别忘了,每次当你谈到这种走进影院的文化消费行为时,说的可都是“看电影”而不是“听电影”啊!
《聂隐娘》带给我一种奇特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电影院:画面的宽高比是老电影样式的;坚持用胶片拍摄使影像的呈现非常自然;拒绝聒噪,有时候美美的一个画面只有如身临其境的风声,有时候空山中只有声声鸟鸣传达着某种意境……这感觉就像吃惯了养鸡场工业化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鸡蛋,偶尔吃了一回每天未必下得了一个却有鸡蛋味儿的散养柴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