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2015-09-10吴宜康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文章

吴宜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表明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一、转换角色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参把一篇文章解析得七零八落。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笔记记了一页又一页。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其实,教师应该是联系文本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首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手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努力把文章的文字材料看准确,结合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一些有个性的见解要充分肯定,从而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深入解析。

由于学生受本身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情感体验所限制,对语文课本中经典作品的理解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这时候教师应在充分保证学生的话语权的同时,对学生的误读和过度解读加以正确引导;对有争议或学生易产生理解偏差的话题,教师应充分行使自己的“首席”权,避免学生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或误读。

例如,教学郑振铎的《猫》时,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讨论: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我家永不养猫”。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随后引导同学对各组意见进行评点,基本上各小组都找到了“同情弱者”的主题。教师尊重每一位同学的独特体验,只要认真阅读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都给予肯定。黑板上有同学写“作者小题大做,冤死了这只猫,可以多收养一些流浪猫,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不必永不养猫”。这时教师再向同学们介绍作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并让学生把这篇课文与鲁迅的《风筝》联系起来理解,体会作者犯下错误无法救赎的心理。听完背景介绍,学生都理解了文章的主题。

二、珍视体验

不同的读者,由于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及思维角度,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多元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激活其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可以畅言其理解和感悟。

初中教材很多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这类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学生很容易从文中读到“自己”,容易被文章的景、情、人、事所感染,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体验。如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以下是笔者教学时一些学生的感言:

我妈每天起得非常早,为我准备饭菜。冬天早晨那么冷也是这样,从没一句怨言”。

我妈每天做完家务,还要去田间劳动,手上结了很厚的老茧,非常辛苦。

一次割稻子,我看见父亲顶着烈日弯着腰,被汗水沾湿的衣服紧贴在身上,非常劳累。可我在学校只想着玩,我感到对不起父亲。

学生真正体验了情感,找到了与文本可以相通共鸣的东西——那就是爱。不用教师说过多的话,学生就能体会到满溢于文中的真挚父爱,体会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情感。

此外,有的文章所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使得学生往往无法进入角色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心灵之间“搭桥”,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体验。如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不同形式歌会的特点,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描述一下身边闽西客家山歌,通过欣赏闽西山歌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阅读角色。

三、启发质疑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一直被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其在读书时,对文本多一份怀疑,这种怀疑精神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启发质疑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先让学生默读,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皇帝为什么会受骗?骗子的手段高明在哪里?为什么揭穿骗局的是一个孩子?这篇童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去探究。只要教师给学生设置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亲身介入,又有到位的指导、热情的鼓励,无论问题是否得到圆满的解决,都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环节中,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有的学生提出这个骗子确实高明,如果他现在来骗我们大家,我们也还会受骗上当,这恰恰揭示了人的一个弱点:任何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聪明或不称职。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发挥了其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精神,促进了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实践提高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思考的对话过程。个性化阅读体验最终要通过语言、行动表现出来,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为他们搭建起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既为个性的展示提供一个引人关注的舞台,其互动作用也将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笔者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用美术课的水彩技法画出课文中的济南美景。学生眼中惊讶、新奇、兴奋等种种反应告诉我,他们的思维已被激活,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过十多分钟的探究合作,学生的作品已经成型。我选出四幅有代表性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相应段落,边吟读,边联想,再次以朗读为契机,再现了声、景、情之美,展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

实践证明,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能有效地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促进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阅读教学的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才能体现。

(本文为长汀县基础教育研究课题:“‘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研究性结果)

(作者单位:长汀县南山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同桌宝贝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