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语总关情
2015-09-1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的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的情感教学能使学生充满激情、富有创意,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从而增强学生能够积极表达的欲望。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而课改倡导一种宽松、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表达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塑造高尚的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情感这个强大的“磁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积极表达。
一、 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积极情感
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使人愉悦、兴奋,能激发表达的欲望;而消极的情感让人颓废、压抑。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积极情感并把它很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中学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除了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外,它更包含着深深情感。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无不包含着情感。而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情感载体,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闪耀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光辉。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相伴而生的就是情感的传递和陶冶,而情感的传递又要靠学生积极的表达去实现。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情感的结晶。例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静美淡雅,郁达夫《故都的秋》清净悲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这些情感,进入美的意境,无论对写作还是身心都是一次情感上的熏陶。而古诗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其优美的方式向后人传达: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之思;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的羁旅愁思;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之感;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深情;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
让教材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来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并利用这些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心中有情,处处生情,课堂上学生的真情也会自然流露,而流露的方式便是畅所欲言,积极表达,百家争鸣。
二、 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为教学所用
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当然更少不了良好的情感素养。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具有迁移性,也就是说,教师的某种情感体验会影响到学生对某种对象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积极学习和积极表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那想表达日积月累的感情的内心要求”。把生活中的万物转化成内在情感表达出来,让生活走进课堂。一堂饱含情感的语文课就是一座用情感和语言所构建的殿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对待语文教学,热爱语文学科,痴迷于语文教育,在教学中不自觉地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还应该时刻保持愉悦、饱满的生活态度,用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染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兴奋的状态,又怎么能激励学生呢?所以,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气,并在教学中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能从语文课堂中去领悟生活,感受自然。让语文课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三、 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教学所用
新课改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要求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是能动主体,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情感正是进步与发展的钥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学生情感迸发的契机,因势利导,以情激趣,让学生想去表达,有话可说。
比如笔者执教杜甫的《登高》的时候,其中有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当中的“作客”该如何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
问:这里的作客是否同于我们现在的作客?
答: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问:杜甫的客居他乡和同学们在外求学的客居他乡一样吗?
答:不一样
问:都是在他乡,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答:杜甫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通过这种情境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与诗人对比,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类比,教师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理解了也就乐于去表达了。
四、 充分发挥抑扬顿挫的课堂语言优化语文教学
流利的普通话是一个成功语文教师必备的条件。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要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舒缓明快,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无形当中也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表达欲。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表达。
语文教师在课下应该多积累、多阅读,在课堂上适当地引用名言、诗句、短小的故事和成语典故,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每节语文课都像一首动听的旋律,不仅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表达的欲望。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诸于外”。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自身、学生和教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投入教学,让每节语文课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作者单位:阜阳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