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羡鱼”还需“乐渔”

2015-09-10张琴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孩子

张琴波

古人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又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些言论用以思考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觉得精辟得很。这是客观存在:学生想读书,并不表示会读书;在读书,并不意味着有收获。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会读书的人?如何让课外阅读产生实效?我们认为还是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课内对课外的有效调控、对接,凭借师生的热情,更凭借规范的要求、科学的引导、有效的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方法,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具体策略如下。

一、把课外阅读有机地融合到课内阅读教学中

如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老师在“研教材,觅时机”六字上做足功课。开课15分钟就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理解全诗大意,然后“由诗及人”补充阅读材料,知晓诗人写该诗的背景,诵读出“诗言志”的意味;而后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一生,阅读于谦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补充材料,这样诗人的形象丰满了,学生对诗意诗情的体会更深入了,一句句诗不再是从学生的口中诵出,而是从心灵进发了;看准火候,老师引导阅读于谦的另一首《咏煤炭》,学生被诗人“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操感染着。这样的课堂学习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引领、一种召唤。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围绕某个主题、某个作者等多角度探究,学会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这样的阅读才是高效的。

二、变革作业设置

要让孩子成为读书人,必须让其拥有读书的时间。要把孩子从家庭作业的樊笼里解放出来。我们在全校推行“零作业”工程,把学生从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从大量的练习册、试题集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拥有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以阅读。变革作业的内容和方式:视年级的不同,每天至少读多少页的书,积累多少好词佳句,背诵多少美文,写多少量的读书心得等成为了作业的主流;作业本的设置不再是作文本、默写本、抄写本,而是采蜜集、心得录等。学生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语文阅读生活,能够真正和好书为友、为伴。为保证这项变革的顺利实施,我校特制订了《溧城中心小学大阅读方案》和《溧城中心小学常规考核细则修订》,从制度、机制上保驾护航。

“放学后立刻回家,这段日子正和爸妈同读一本书呢,要和父母比比谁读得快,谁读得细心。今天吃饭时,一定要和妈妈谈谈青铜和葵花的事,要不然心里总放不下。”学生这样记叙着自己的生活。家庭的亲子阅读,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家人在一起互相交流着读书的方法和心得,润物无声地实现着读书指导的个性化。

三、重建评价机制

要想让学生成为会读书的人,必先让其体会到读书的趣味、益处,在读书中学会读书。我们十分关注特别受学生喜爱的有益的书,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欣赏、交流,让学生徜徉于文字构起的大厦内,去深度发现人的思想原来可以如此辉煌,人的情感原来是这样的深厚广博,人生的故事竟能这般跌宕起伏,悲欢离合……

我们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老师以身示范,做学生读书的楷模。每当教师节,学校的语文老师必定在全校千名学生面前齐诵美文,表明心迹,抒发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我们经常在班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然后交给学生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结论:优秀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大,收获也大;学困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阅读量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读课外书。强烈的反复对比,让学生心理产生刺激,每个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广泛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学困生也开始行动,由“不愿读→试试看→想读→好读”。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期间,老师、家长密切配合,“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用满腔的爱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经历“对立→戒备→交谈→倾心”,学生敞开心扉,接受阅读。让书成为孩子亲密忠实的伙伴也是极重要的。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当孩子寂寞时,让书成为他的朋友;当孩子失落时,让书鼓励他扬起前进的风帆。当一个孩子一生和书真正结下不解之缘,那他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每周周一早晨,学校“燕小之星”公示栏前,小脑袋攒动,原来上周各班的读书明星照片和事迹介绍展示出来了。不管是否熟悉,已成了榜样和关注的焦点,这里叽喳的议论流于口,羡慕的目光发于心,“我也要”的渴望写于脸,“和他比比看,相信自己”,你追我赶,蔚然成风,全校各班形成了“当选靠竞争,竞争靠实力,实力靠养成”的积极氛围。班内读书机制被大大激活,学校每周的升旗手和红领巾礼仪示范岗成员也由他们担当,那份荣耀呀,激发着每个孩子“自主阅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今天我是燕小之星,明天我是国家栋梁”,分明镌刻在学生的理想中!

四、探索读书指导课

每两周开设一节专用读书指导课,这是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我们重点进行了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基本课型的探索。

“阅读外延型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的特点是巧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巧借《嫦娥奔月》,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兴趣。“优秀读物推荐课”,老师或抑扬顿挫地朗读,或绘声绘色地讲述,或生动形象地向学生简介读物内容,利用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意愿;或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开设推荐讲坛。“阅读欣赏课”,则让学生自主赏读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创作风格。在这样的课中,教师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鼓励学生对阅读材料呈现多元的反应,强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阅读方法传授课”,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各种阅读方法,既有教师自己的方法与体会的示范,也有学生间的交流示范。如查阅资料、探求背景、选择阅读方式(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速读等)、产生情感共鸣等。同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读写结合”,即标记、旁注、摘抄、写心得体会等。在这样的课中,老师肩负着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每个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读书方式的重任。

五、练就选择的能力

我们提倡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推荐阅读书目的工作,同时要教给学生选择阅读书目的本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有益的书。

(1)根据自身认知选择。如在一年级,我们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低、识字较少的特点,开设了“童歌童谣”校本课程,兼顾童话、寓言故事、科学小故事等注音读物,让孩子自信地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读注音的书,进而投入到自主阅读中。在二年级,我们开设了“图书信息”校本课程,让孩子了解报刊的种类、版面结构,从而学会选择喜爱的读物,初步感受了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读报的一些常用方法,让他们选择一些报纸和杂志进行自我阅读。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引导学生选择整本的书、系列的书、经典的书进行阅读。

(2)结合课堂学习选择。紧扣教材选择相关读物,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养成这种选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在课内注意细致观察,敏锐地发现,关注学生的不同阅读接受特点,从而使他们怀着最愉悦的心境,选择最喜欢的书以最佳的方式去阅读,使课内的指导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真正起点。如学了《夜晚的实验》,教师根据课堂捕捉到的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了三条课外阅读选择趋向:一是继续寻找科学家做实验的有趣的故事,有的学生读到了《血染的实验》这样震撼力极强的文章,激动,感慨不已,又推荐给了学习伙伴;二是不满足于课本中对斯帕拉捷实验的意义和超声波的介绍,决定进行深入的探究阅读;三是对课文中涉及的仿生学知识好奇不已,一头扎进了科普读物中。

(3)追从时尚热点选择。鼓励学生和好读书的人交朋友,经常逛书市,关注电视节目中有关读书的专题栏目或百家讲坛等,养成了解书讯的好习惯,对好的畅销书要有一睹为快的心理。这样的读书方式是永远不会落伍的,而且永远不愁没书读,学生也可在轻松自由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4)在选择中成就自己。一方面我们凭借鲁迅先生的名言“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的力量教育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的阅读选择是有明显倾向性的。正如有人说:“阅读就是读自己。”如四年级的徐玲珑虽然是一个女生,但是却非常喜欢读王朔,同龄孩子读不懂的文句、中心,她读得津津有味;六年级的彭洁迷在了鲁迅的文字世界中;还有那么多的男生则对余秋雨的文章百读不厌,成为余秋雨忠实的“粉丝”……这也许是一种读书的缘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阅读是自由的梦。”让孩子与阅读一路前行,在选择中成就自己吧。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孩子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