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2015-09-10张俊兰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兴趣培养小学语文

张俊兰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趣味教学。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内推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趣味教学 兴趣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将趣味教学法引进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高与稳固,真正实现寓学于乐。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实现快乐学习,使学生寓学于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最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趣味教学真正做到了寓学于乐,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快乐,还收获了丰硕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途径有很多种,在具体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小学语文课堂将会更加高效。

一、精心设计提问,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科学得体的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课堂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设计提问时,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内容。设计课堂提问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和交代的事件都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明确所提问的目的,体现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有所侧重。二是课堂提问要体现启发性。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隐藏在课文内容之中,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得当,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提问的口气要热情,态度要和蔼,取消师生间的界限,使语言交际渠道畅通,为激发学生情感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三是注意提问效果。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提问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充分流露,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思想认识。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1)看一看邱少云在山沟里是怎样潜伏的?周围情况怎样?(2)想一想邱少云为什么能隐蔽得那么好?(3)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多长时间?(4)想一想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能一动不动?(5)谈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提出问题之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决心学习邱少云不惜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

二、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是智慧的。

三、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不管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还是进行课堂导入,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控。小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既有其有利于教学的一面,又有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一面,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有利于教学的一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不利于教学顺利开展的特点,使课堂真正实现趣味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宽松的、具有丰富反应的、给予学生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自主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关注的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光权.小学低年级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新课程·小学,2013,10.

[2]徐建春.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的趣味性教学.现代企业教育,2013,16.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兴趣培养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谈谈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及唱歌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