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5-09-10顾正海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初中语文

顾正海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情境法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辅助教学手段。刘勰在《文协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叶圣陶在《二十韵》中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说法,此等精辟之论从根本上阐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熏陶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这是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历史性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心智发育的规律性特征,情境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既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又有十分重要的深刻影响。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有效情境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创设等方面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希望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有效情境教学 基本特征

所谓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参考物,帮助学习者把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和说明,从而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乔纳森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描绘的情景,借助或创设与之协调的投影图画片,并辅之以文学性语言,借助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以直观方式再现文本知识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背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而开展情景交融的一种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之中引发情感态度体验和心声共鸣,充分发挥启迪思维、促进联想、开智益能的良好作用。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简要解析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活性特征。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感召下,有效教学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只有让学生置身生活化学习情境之中,才能真正弄懂课程知识的有效价值和含义。②针对性特征。要充分把握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需要和思维水平,如果忽视这一点,不是曲高和寡就是缺乏实用性,甚至会弄巧成拙。③启迪性特征。就是要让学生从教学情境的学习与感悟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情感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广泛、深刻、意义性的事物现象和情感延伸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性发展。④情感性特征。有效教学情境应当具有激发情感的实际功能,使学生通过适当渲染与有效刺激而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实现情感的认知和发展目标。⑤挑战性特征。要切实符合“最近思维发展”规律,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体验和理解,又能产生相应的吸引力,促使他们从中不断地获取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二、对创设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情境的简要实践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不受时间的限制,其类型可谓丰富多彩,现略举几例以作说明。

1.语言类情境的有效创设。这是一种集节约化、灵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形式,对教师在口语表达、情感艺术和神体表演等方面有较高的能力要求与较大的挑战性。执教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借助于众所共有的视听效果,在大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简洁的图形画面,进而情生盎然之趣,心生意境之美。譬如有教师在开设《背影》教研课导入环节时说道:“同学们,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是什么?对,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家庭伦理之爱!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人,无论你是普通还是伟大,我们心中永远无法忘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有这样一位名人,他借助外貌、衣着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并通过前后几次对父亲背影的刻画,把一位平凡而伟大、质朴而深沉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面前,令人心酸!令人感动!令人震撼!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面对教师的绘声绘色和泪眼蒙眬,全场不由得掌声一片。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之下,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科技类情境的有效创设。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自出现以来,以其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储藏海量、操作便捷等先进独特的优势功能,为课程教学提供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成为校园内锦上添花的一道亮丽风景墙。理论和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从中取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内容时,由于初中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知,笔者以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了动感十足的立体画面:挺拔向上的望天树、充满神奇色彩的热带雨林动植物、秀美独特的傣家村寨和竹楼、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能歌善舞的傣族民众、具有个性特色的民俗风情等场面,再配上清远悠扬、沁人心脾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如此绮丽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心仪的人文景观,无不传递如临其境、妙不可言的愉悦之感。有了多媒体画面的铺设和膨化,学生的心境得以渲染,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以升华,课堂活动氛围异常活跃。

3.活动类情境的有效创设。陶行知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初中学生尚处于人生之旅的首个青春活跃期,他们对于手脑联动的各类活动情境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依赖。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生本、书本与生活之本”的指导思想,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如教学《变色龙》之后,为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笔者要求对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评价,全班褒贬不一、争论难休:有人对于他的丑恶和卑劣深恶痛绝;有人对于他的“善变”既感兴趣又表示赞赏……在把握课文内涵和综合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接着组织学生以课本剧形式,把文本中的精彩情节予以重新显现出来。的确如此,“学生具有表演的艺术天赋”。他们在表演中既充分体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又在内涵上有独特性创意,而且较好地把握文本的表现方法,令人既感欣慰又心生诧异。

总之,在新课程教改活动中,情境教学法的积极探索与应用实践已经形成时尚性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我们应本着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精神,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初中语文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借鉴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和核心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