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松中教与学
2015-09-10俞燕萍
俞燕萍
摘 要: 语文教学是要努力提升学生的高品位需求,努力张扬学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因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的选择与运用,必须充分尊重人性。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农村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笔者尝试了很多,也感受到了不少,悟出了一些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努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爱上语文。
一、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熟识,往往始于课堂上的第一次见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处于主导方的教师,必须消除师生壁垒,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师生的进一步交往和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不急着上新课,而是和学生聊,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学习之旅。当然,聊的内容在课前已做了准备。挑选最近发生的且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讲到易中天先生,从我的大学生活讲到最近发生的趣事,用具体事例说明学语文的重要性和方法。在看似海阔天空的内容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包罗万象和深刻意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语文。
二、创设良好课堂情境
1.课堂形式常变常新
初一学生的好奇心很旺盛,厌倦单一的程式化过程。为了让语文课不陷于枯燥的泥沼中,我经常变换上课的进程,多种方式并用、轮用、换用,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宗旨。比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对“寿先生是个好先生吗”这个探究题进行辨析。讲授《录音新闻》时,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模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现场记者和指挥所负责人的口吻。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些形式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和兴趣,乐在其中,轻松愉悦。
2.巧用方法学文言文
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往往满足于知道一句话的意思而忽略了句中关键字的意思。为了做到字字落实,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的同学自由向对方提问,以答对数量多的为胜方。如此,所有同学都跃跃欲试,力争将对方难倒。所有的难理解的字词包括用法都被作为问题。好胜也是学生的特点。一个组里的同学互相帮助,积极查阅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谁也不示弱。就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所有同学参与其中,将要掌握的重难点全部列举出来并自行解决,甚至还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3.消除学生写作恐惧
作文一向是令学生头痛的任务。如何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并逐步爱上作文,我认为要多管齐下。平时,我将自己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章印发给学生,不作任何额外要求,让学生纯粹阅读。作文课上,我抓住一个角度深入讲析。比如写人物的记叙文,我先列举学生比较熟悉的《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前后表现不一的片段,由学生进行比较,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内心的。经过分析对比,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三、点亮智慧的明灯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引导学生的新思维和新看法。只要多加鼓励,那么学生的回答常常会蹦出智慧的火花,给人意外的惊喜。如刚开始提问《三个太阳》中壁画上的三个太阳有何含义时,学生回答得疙疙瘩瘩。我用眼神和语言鼓励他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三个太阳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想赋予它们什么含义呢?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的答案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经过一番引导,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人说三个太阳,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人说三个太阳分别代表勇敢、毅力和温暖。这些回答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也毫不吝惜地夸赞了他们,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更浓了,胆量大了,回答踊跃了。
2.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没有质疑,就不可能有新的思维和认识的产生,思想就会僵化。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就能增强自我意识,就能用心思考,就能别出心裁地表现自我,创新意识就会增强[1]。
有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偏离课堂重点,与考试无关。我从不打击他们。我欣喜地发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有价值。如学习《爱莲说》时,有学生当堂提出第二段末尾为什么按菊花、莲花、牡丹的先后顺序,而没有与前文的先菊花,后牡丹,最后莲花的顺序一一对应。我先肯定她的质疑精神,再让全班讨论。在没有学生能给出满意回答的情况下,我再做点拨引导,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说法。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会提高。因为他们不仅仅按要求学习,还学会发现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四、适度运用幽默语言
学习了沈复的《幼时记趣》,学生了解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对这些趣事记忆深刻,津津乐道。在后来的课堂上,当有个别同学走了神,我会善意地提醒:“现在可不要再神游山林啦。”走神的同学立即会意,专心听讲。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又起到提醒的作用。
学生很希望别人关注到他。课前,我提前走进班级。当看到一位男生穿了一件颜色亮丽的新T恤而显得特别精神时,我便说:“很少有男生能把粉红色穿得这么好看的。”他害羞地笑。当他坐姿歪斜时,我说:“人坐端正才更显得精神。要注意形象啊。”经我一提醒,他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其他同学都挺直了腰板。
还有一次,给学生补充些解题思路方面的知识,有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请学生动笔抄录。内容比较多。时间一长,平日里最调皮的学生就开始半开玩笑地抱怨:“我写得手都要断了。”其他同学窃笑。我走到他跟前,说道:“你刚才就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他笑笑不言语了,继续抄写。其他同学发表看法:“老师你太幽默了。”看他们认真抄写的样子,我微笑。
五、多个角度补充知识
有人说:“走在小路上,我看见语文是前面的路标;飞在白云间,我看见语文是云底的鸿雁;荡在碧水中,我看见语文是醉柳的倒影;行在黑夜里,我看见语文是模糊的足音……”这句话说明,语文的诗意来源于生活。语文课堂要重视勾连和拓展,要重视发掘生活[2]。
1.课内旧知拓展延伸
语文涉及的范围很广。平时,我注重新旧知识的串讲,让学生温故知新,有意识地尽量多补充各方面的知识,延伸拓展。如讲《三颗枸杞豆》时,补充了不少中外名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讲到“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了”时,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春天的诗句。学生说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黄四娘家花满蹊”。赏析“溢”字时,除了介绍动态美,把无形的春意写得具体可感之外,又补充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让学生体悟“闹”字的妙处。
2.课外新知适度指导
讲析课外文章,不为答案而单一地讲析。如莫言的《童年读书》一文中有“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的语句。我向学生介绍了书籍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风靡一时致使当时许多青年效仿维特走上轻生的道路。告诉学生生命可贵,不应盲目冲动。二是斯诺的《西行漫记》,鼓舞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通过正反两例,告诉学生,选择书籍要慎重,阅读书籍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初中阶段可多读积极正面的书籍陶冶情操。
3.引导正确价值取向
除了文学知识外,我注重在平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木兰诗》中有一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我问学生爷娘,阿姊,小弟的出场顺序能否调换。学生能答出按辈分高低。我顺势介绍这是长幼有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体现。并列举了现状,韩国和日本特别注重礼节,我国有些人反而不太重视传统中的优秀部分。教育学生要讲礼貌。最基本的如回到家里见了父母要打招呼,而不是一声不吭地进房间。这样的教育不刻意,不刻板,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赞同。
现在,我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再加上满满的爱。诚然,完美是难以冀求的,学生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们真诚,我们热忱。我们在轻松氛围中教与学。前方的路很长,我们且歌且吟,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李昌玉.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4).
[2]吴沛好.满怀深情说“诗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