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达·芬奇密码》

2015-09-10王添齐宋晓志于宪欣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密码

王添齐 宋晓志 于宪欣

摘 要: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所写的,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小说。本书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且激起了全世界大众对部分宗教理论的极大兴趣和讨论。本书以不同人物线索同时讲述不同故事,最终将其汇总,解开谜团。

关键词: 《达·芬奇密码》 密码 宗教颠覆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所写的一部世界畅销的小说。布朗的父亲是一名数学教授,而他的母亲则是宗教音乐家,由于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使科学和宗教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又有着万千联系的两个信仰成为他创作的主题。他巧妙地运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亲密相连的人物关系,将故事叙述得充满吸引力。同时运用惊悚、阴谋论等手法使人们阅读此书时不断感到出乎意料。并且布朗对传统宗教理论的理解颠覆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讨论。

1.密码

丹布朗将本书开幕地点定在世界盛名的巴黎卢浮宫,又以巧妙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小说故事带入宗教线索中。而这其中贯穿始终同时用来解开一个线索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主人公罗伯特·兰登及女主人公苏菲·奈芙对祖父雅克索尼埃留下来的一个个密码的不断解读。起先,他们遇到的是祖父以自己的身体拼凑成的图案,这个图案也是达·芬奇曾经所著的一幅著名画卷。两位主人公通过将这一画卷和其祖父留下的0,Draconian devil! 0h,Lame Saint!一句巧妙联系与理解,将线索转移到另一幅画卷《蒙娜丽莎》身上,而当其解开这一系列密码谜题之后,他们又成功地将线索转移到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之上。丹布朗巧妙地将一幅幅世界名画与自己设计的一个个密码联系起来。在小说最后完成解密,堪称小说与密码学的一次完美融合。

2.叙述

《达·芬奇密码》使用后现代派小说的非线性叙述模式,兰登和索菲的解密之路是主线,警方、“天主事工会”、提彬三方的阻挠行动则是三条副线,在多视角转换闪回叙事中,所有人物在同一时间内的共时性行动得到全景式展现,情节紧凑、悬念交叠。小说第一章写到罗伯特·兰登看到一张极其惊悚的照片时突然结束,紧接着第二章不顾读者猎奇心理,将视线转换到副线杀手身上,浓墨重彩地讲述凶手的自虐式苦修,但又不说原因,而第三章又将视线转回到兰登身上。如此,每章都似是而非地解答着一些秘密,又断断续续地抛出新谜题,直到第六章照片的谜题被作者详细解开时,读者还不能长吁一口气,因为此时故事中的谜团更多了,一个又一个悬念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继续阅读着。

后现代小说家非线性叙述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叙事中悬念与交叠技巧的运用。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采用交迭的叙事技巧,在故事紧张进行中时不时穿插一些干扰事件或人物回忆,配合主、副线交替行进,表面上缓和了冲突节奏,却是暗流涌动,使情节在下一刻更紧张。于是,在悬念设置与交叠叙事的相辅相成下,故事情节张弛有度,读者时而精神紧张,时而暂时放松却好奇心更盛,胃口被作者高高吊起。

3.文字

这本小说文字简约而干净,即使是描写爱情,也显得含蓄而隐晦,这是某些单纯依靠火爆场面或以惊险刺激的情节取胜的西方通俗作家无法比拟的。世界上普遍的读者们或许已经厌倦那些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暴力或色情性文字、庸俗无聊又哗众取宠的噱头、下流及充满挑逗性的情景与场面。本书却在两位主人公爱情到达高潮之后,以兰登有工作为由,将两位主人公短暂分开,从而使二人感情更增添一种曼妙又令人遐想的美妙感觉。并且,本书在描绘索菲和其祖母及弟弟分别多年后的相遇时运用巧妙技巧,使其相遇、相认,将自以为失去全部亲人、失去祖父悲痛的苏菲从悲伤之中再次拯救出来,使心力交瘁的她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终于找到一个可以使自己得到休息的避风港。也使读者经历了这样一番脑力风暴之后,终于使内心得到放松,不至于使读者再读完整部小说以后感到过度疲惫。

4.颠覆

丹布朗在作品里援引大量有关联的艺术史、宗教知识及历史典故或野史,但他并不是简单地引用,而是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它们获得新生命。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作家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及《最后的晚餐》——进行 “颠覆性”解读。作者先借小说人物之口对《蒙娜丽莎》中的性别提出质疑,继而指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本人。而《达·芬奇自画像》里的画家肖像实际上也是一个“雌雄同体”。在作家眼中,这两幅画已不是简单的独立存在。最有意思的是作家对《最后的晚餐》的注释,且不说将人们传统上认为画中皆为男性的十三人说成十二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连一向为世人崇拜不食人间烟火的耶稣,也被作家从“神”还原为“人”,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而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这些言之凿凿的解读无疑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挑战和颠覆,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 “混淆视听”的作用。或许讨论耶稣究竟结婚与否本身并无多少意义,重要的是作家达到对传统文化进行颠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彼得·凯恩,著.杨振同,等译.追寻达·芬奇密码.作家出版社,2006.6(第一版):17.

[2]珍妮弗·波尔.克里斯托弗,编.张颖,译.达·芬奇密码之旅.人民出版社,2007.1(第一版):34,36.

[3]丹布朗,著.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达·芬奇密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第一版).

[4]http://baike.baidu.com/view/87381.html.

猜你喜欢

密码
解读成长的密码
密码里的爱
解锁快乐的密码
破译密码
密码是多少
密码抗倭立奇功
神奇的密码
密码藏在何处
MIBS密码的零相关—积分攻击
破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