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及培养对策分析

2015-09-10毕玉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大学生

毕玉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之快,对当代年轻人的所提要求之高,让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很多大学生遭受挫折时无法正常面对,造成严重后果,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大学生遭受的挫折类型,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大学生 挫折承受力 培养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有关恶性事件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自杀、伤人、抑郁症等名词开始和大学生群体频繁联合出现在新闻头条,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断引起社会的讨论和教育界的反思。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人格健全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直是此群体的代名词,词语显然易见地展现出这个社会的殷切期望,无形之中的压力接踵而来,人才竞争的压力、人际交往和环境的适应等多重挑战层层叠叠地压在大学生肩膀上。因此,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加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教育途径和方法是当下的研究重点。

一、抗挫折能力的概念界定

心理学认为,挫折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遭遇到的阻碍或干扰,同时这种阻碍或干扰被当事人认定是无法克服的,从而自身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一般由挫折的情境、认知和反应三部分构成。其一,挫折情境,指使目的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境因素,这种情境因素可以通过主观想象获得。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和爱人分手、工作失利被上级责备等;其二,挫折认知,指对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评价和态度;其三,挫折反应,指在挫折情境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及行为反应。

抗挫折能力又可以称为“挫折承受力”,最早由美国心理专家Rosenzweig在1941年提出,他认为挫折承受力是个体抵抗挫折时体现的能力在适应和抵御挫折的过程中自身不会产生任何不良负面反应。笔者将抗挫折能力定义为个体遭遇挫折时能够经得住打击从而不产生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

二、大学阶段遭受挫折的类型

如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再不是不问世事的“象牙塔”,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日新月异给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变化,有更多机会与社会接触,同时带来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

1.学业挫折

其一,不能适应学习方法改变,大学老师授课和高中老师授课有很大的区别,高中老师会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自身授课的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平均水平,并且重视方法传授;但大学老师一般进行大班授课,讲授的一般是特定专业范畴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的框架,具体详细内容一般是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自学,自学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这种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模式,可能导致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挫折感和厌学情绪。其二,对所学专业的兴趣降低或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发现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茫然,于是内心矛盾重重,对专业课很排斥,考试经常挂科,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焦虑不良情绪。其三,终于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过于放纵自己,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沉溺网络,以至于荒废学业。当学习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出来后,陷入深深自责和自我怀疑之中,挫折感强烈。

2.择业就业挫折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较快的特殊时期,他们年轻、单纯且涉世未深,对自身期望相当高,但情感、认知和意志方面并不成熟,不足以克服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从而产生低落情绪、自卑心理和挫折感。

3.人际交往挫折

大学里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想法等截然不同,渴望与人交往,但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冲突和摩擦。再者,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惯了的他们有着自私任性、坏脾气、嫉妒心强等特点是造成交往困难的原因之一。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打电话、发微信、刷微博、朋友圈等形式成为人们主要的交流方式,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造成当今大学生与人交往困难并伴随严重的孤独感,以上原因可能导致各种挫折心理产生,并且影响学业。

4.经济贫困挫折

有研究表明,当今大学校园里贫困生比例高达20%。这些学生除了面临课业压力、就业竞争、自身能力发展外,还面临严峻的生活考验。大多经济苦难的大学贫困生会选择课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平日里还过着拮据的生活,与家境富裕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容易产生沉重心理负担,意志愈加消沉、脆弱敏感、自我封闭、自卑自贱,甚至造成性格扭曲、反社会等严重后果。

5.恋爱挫折

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很普遍,但是恋爱带来甜蜜的同时带来种种问题及困扰。大学生恋爱既缺乏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又必须经受学业与就业的考验,因此失恋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大学生一旦不能正确面对或者坦然接受失恋事实,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焦虑烦躁,自甘堕落,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6.社会挫折

相对社会而言,在学校这个比较单纯的环境里出来的大学生大多阅历不足、思想单纯,倾向于把所有事物想得过于美好,但是社会现实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是无情的和冷酷的,大量社会挫折等着在校大学生经历。

综上所述,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的。就主观原因而论,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评价、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及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都容易产生挫折心理。

三、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策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生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顺心的,也就是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看待遇到的难题和挫折是关键。大多时候人们遭受挫折后看见的都是消极的一面,但是挫折带来痛苦和损失的同时使人得到考验和磨炼,承受挫折带来的痛苦之后,使人变得更坚强和勇敢。

2.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和社会

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怯懦、颓废的心理;自我评价过高则表现为自大、目中无人、自我中心的心态。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互评价活动或提供专业测试帮助学生了解一个真正的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大,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扬长避短。对社会的认识也应如此,尽管社会复杂难懂、冷漠和阴暗,但有它热情和光明的一面。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社会角色及与社会的关系有清楚正确的认识。

3.创造并提供情绪宣泄机会

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需要适度宣泄,宣泄情感的过程本身就是消除不良情绪的过程。如果坏情绪得不到及时合理宣泄,将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因此,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应及时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合理宣泄情感,进而避免挫折产生的不良影响。

4.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早接触步入社会后可能遭受的各种困境和挫折,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培养学生意志力、适应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嘉波.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2]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包兴敏.承受挫折能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沈阳:沈阳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