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5-09-10许美满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许美满

摘 要: 在新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那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是进行深入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不同解法,从而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可以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接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络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样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思维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的准备。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了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动静结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化解了知识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因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消除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我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样统计呢?在第一册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于是立即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学生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当然也有学生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可以用符号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方法并不局限,学生可以在电脑中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第二部分难度提高了,要求学生统计出马路上车辆的过往情况。学生意识到第一种方法不适合所需的实际操作,在这种随机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符号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在这方面小学生尤为突出,当他们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所以我把这个统计车辆过往情况设置成一个过关游戏。游戏一共分三关,车辆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密度由低到高,每次动画播放完以后都有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把统计的结果填上,如果填写对了就能顺利进入第二关;如果统计有误,则只能回到第一关重新来过,第二关和第三关的规则与第一关相同。每通过一关都能看到学生脸上兴奋的神情,通过一次次的过关游戏,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探索出了方法。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让学生切身体会用现代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便利,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