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把小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2015-09-10于万敏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于万敏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层次为背景,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1.创设的情境要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可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或强烈共鸣的素材,积极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循环小数”的导入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学生兴趣盎然)“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时立即就有学生说这个故事他也会讲,大家都觉得有趣且搞笑,认为:“不就是重复了,循环了吗?”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指出“循环”二字的含义,使难点突破于无形。

2.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可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教学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从学生生活中产生例题

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例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今天同学们到校的情况。学生很自然地说,今天我们班到校有38人,还有1人病假没来。那么教师可以见机引题:“谁能把这一情况编成一道数学问题的应用题呢?”有学生立即编成这样一道题:“我校六年级共有39人,今天有1人没来,六年级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另一学生立即有不同的编题:“我校六年级有38人到校,1人没来,六年级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还有学生说:“我校六年级有38人到校,1人生病没来,六年级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这些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学生编出来的,因此学生学起来亲切、自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随之调动起来,解答热情很高。

4.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

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室外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在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如本学期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房屋的设计等是否对称,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他们想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蝴蝶、蜻蜓、飞机等。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学生兴趣高涨,在一张张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纷纷来到教室前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觉参与,而且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时所见的物体中原来就蕴含着数学知识。

5.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是有趣的部分。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年、月、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红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红一共数了多少天?”学生个个都忙开,不一会儿就得出答案,可是答题却是不一样的。当时学生就争论开。随着汇报交流的进行,学生不但得到了准确的答案,而且知道两个月可能出现不同月份的情况,结合实际答案也是多样化。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真的很奇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6.走进生活,探究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应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殿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如:老师用40元买一束花给朋友,已知康万馨5支20元,百合花6支36元,水仙花3支15元。请你们帮老师想办法,怎样才能买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又如:你要到商店买学习用具。练习本每本0.8元,铅笔每支0.5元,钢笔每支3.5元。如果你带了6元钱,请设计一下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通过提出这些小问题,让学生探讨,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