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2015-09-10段艳娜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小数点小数课件

段艳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以严谨著称,教与学都讲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死板、缺乏生动性。在教学中,该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呢?我考虑到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数学课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把图、文、声有机融入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数学课堂“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更能使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动教变为学生主动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文并茂,变抽象为形象

有研究表明:人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的最可取方法。因此,一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旋转”一课时,我利用Flash动画制作出电扇的运转、风车的转动,使学生清楚了解“旋转”的意义;接着再用动画演示钟表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情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完整地叙述事物或图形的旋转过程;最后,用课件演示利用“旋转”这种图形的变换方式,把一片花瓣绕一点按顺时针分别旋转90度、180度、270度,加上原有的那片花瓣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通过这些旋转变换过程,直观教会学生如何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长方体的长、宽、高按最短的那条棱长进行缩放,使它变成长、宽、高都相等的正方体,该过程让学生很快掌握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

二、虚拟现实情境,感受生活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最初认知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抽象的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景的变化,更不能让学习者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世界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回到生活场景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我们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了条件。如,教学“统计”(人教实验教材)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录像(演示教科书第109页内容,再现道路上过往车辆的情境),并配以语言描述:“我们的交通越来越发达,汽车是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现代交通工具,我们看到在道路上行驶的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你们知道这些车各开过多少辆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这四种车辆开过的数量?”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确:若要快速准确地记录四种汽车的数量,就必须分工合作,每人统计一种汽车;并且给四种汽车制定四种标志(如△表示轿车、□表示面包车、○表示客车、☆表示货车等),出现一辆汽车,就记一个表示这种汽车的图形标志;或先画好表格,写好汽车名称,统计时出现一辆就记一个。有了这些想法后,重播过往车辆的情境,让学生用各自想到的方法进行实践。最后交流比较哪种方法便于记录,怎样记录便于统计。交流后学生基本达成共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既完整又准确。有了这个认知,我进一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班委候选人选举会、最受人们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投票选举等)。借助现实问题情境的虚拟,使学生亲身体验了动态统计的数据收集过程,这是采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的体验。一方面使学生在统计方法的优化上获得共识,并初步学会画“正”字统计的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动态统计的方法与静态统计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让眼睛获得在真实情景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学习者沉浸其中,使学习活动具有实践特征,成为一种虚拟实践,成为建构动态统计意义的感性经验基础。

三、精彩动画,激起探知兴趣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注意新、活、变。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加之多动好玩,这样的天性造成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无法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新颖、有趣,最好能做到一出现就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节课时,先在电脑上放映动画片《西游记》片段——孙悟空在东海找到如意金箍棒时,把金箍棒时而变长、时而变短。精彩的动画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我对孩子们说:“小数也有这样的神奇,你们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教学例题时,我把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蚂蚁,通过“蚂蚁搬家”,让小数点变成的两只背着食物搬家的小蚂蚁。一只向右走,依次把0.9变成9、90、900、9000……另一只向左走,把0.9变成0.09、0.009、0.0009……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数点移动”的含义,紧接着当学生分组讨论出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时,再次演示小数点变成的小蚂蚁向相反的方向搬回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学生全神贯注地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真正弄懂了规律的含义,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课件演示把一副完整的七巧板拼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并让它们不停地动着,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入课题。提问:你能算出这些小动物的体积吗?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适时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动物的组成图形(每个基本图形分别闪烁3次),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必须先分别求出每一个基本图形的面积。这样变静为动、变死为活的教学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完全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

四、创造课堂教学时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是另一个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而这些操作和实验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应用多媒体辅助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能够在课堂上很方便地突破这些限制,扩大学生的感知范围,增强学习效果。如教学“旋转”一课时,为了证明一些图案是不是经过旋转得到的,运用Flash动画演示图案的变换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得趣味盎然,意犹未尽。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验证“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这一特征,我借助课件,用一条直径旋转一周与其他直径相比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整个过程教学过程。又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对于抛出的硬币哪一面朝上,学生一般都能感受到结果是不确定的。但在研究正反面出现概率的规律性时,虽然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做抛硬币的实验。但是由于学生抛硬币的实验次数有限,得到的结果并不均衡。为了能让学生信服抛硬币事件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各占1/2这一规律,我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通过课件的演示,让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实验,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成千上万次单调、枯燥的抛硬币动作,清楚地反映这一规律性问题,而且印象很深刻。同时,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样的用途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都运用到。

实践证明,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和载体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只要把握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确定课堂教学的设计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教学,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而且能使教师拓宽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数学课堂永远“动”下去。

猜你喜欢

小数点小数课件
小数点添在哪儿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超级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