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2015-09-10王琴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数学课长方形资料

王琴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达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数学教师更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整合信息技术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走进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态图像、静态图像集成,构成教学软件,达到极佳的逼真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教学,逐步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突出重点。例如: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

在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寻求达到目的的关键问题,解决关键的一步数学运算,即“先求什么”。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这样的一题“长方形的周长为40厘米,宽为8厘米,面积是多少?”学生一时解题困难。这时,我先用课件演示一组有坡度的影像软件,采用抽拉式操作法,不断变换“长”的数量:(1)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面积是多少?(2)长方形的长比宽多4厘米,宽是8厘米,面积是多少?等等。同理,也可变化“宽”的条件。通过这些台阶式的思考,使学生明白: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长和宽这些中间量。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分析计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激发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应用知识的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问题

1.学生收集资料能力及策略普遍不足

小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普遍比较弱,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非常生疏,限制了学生收集资料的速度和准确性,年龄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存在不足。

2.学生整理资料能力及策略普遍不足

学生收集到资料后,往往是束手无策,不能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整理能力才会有所强化,这种能力需要长期培养。

(二)教师遇到的困难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电脑设备、课前准备、教师资讯能力、教学时间等问题。这些需要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总之,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与数学课整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不断促进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长方形资料
我爱长方形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分类数 不出错
有趣的数学课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