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母语文化开展外语教学
2015-09-10罗小敏
罗小敏
摘 要: 无论在何种语言教学中,都不可否认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母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所教授语言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母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换句话说,就是对母语文化本身的传播。本文正是选择这一大方向,从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探讨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如何将母语文化更好地导入到外语教学中,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出有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母语文化 导入途径
引言
在语言教学中,绝对不可以将语言与文化分隔开来,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向来是研究的重点所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的载体存在,而文化又是语言得以广泛使用的底座,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既然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就需要将语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人类文明产生、发展、传承和更新的过程中,语言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语言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的。
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国家,其民族语言与文化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学习不同的语言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学习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容。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任何一种外语的学习,都需要在母语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母语文化环境下学习。我们在用外语进行交流时,除了会受到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外,母语文化时时刻刻都对学习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外语学习中,人们学到的并不是对于周围世界的全新认识,也不是对自身已有观念的彻底颠覆,而是学习该语言的语言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运用自己母语的学习经验,尽快接受其他语言。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习者,其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稍显固定,会在语言学习中构成障碍。
本文正是从这个大方向入手,从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探讨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如何将母语文化更好地导入到外语教学中,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出有意义的思考。
一、利用母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开展外语教学
在外语学习中,会产生不同于母语文化的、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这也就从另外一个方面决定了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外语教学者经过不懈努力,逐渐总结出一个“生产性外语学习”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正是让我们可以看清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具体来讲,这个理论就是对学习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区分。
1.削减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者一般比较消极,不容易摆脱母语带来的固有影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急于融入目的语文化,不仅不能够很快理解目的语文化,自己的母语文化归属感也受到威胁,因而为了最快学会目的语,消极放弃母语文化的“主位”立场。
2.附加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可以很好地处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很好地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同时,能够保证母语及母语文化归属和“主位”不受威胁,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让两种语言体系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又互不干扰。
3.生产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控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深入了解到两种语言体系的优缺点所在,对语言系统有强烈的文化鉴赏能力,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可以说这种学习模式下的母语文化,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根据上述三种划分,我们可以看出,剥削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发挥母语文化在语言学习中应该有的作用,还会导致母语文化的缺失和断层危机;在附加性学习模式中,母语文化得以运用,但是只是机械地接受,并不会有太大的积极影响;第三种的生产性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文化的积极作用,更能够将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相辅相成。
生产性外语学习注重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互动和结合,是一种会产生额外积极效果的学习方式。生产性外语学习模式对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不威胁母语文化的前提下发生的,与此同时,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会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感情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归属感等多方面素质。更长远来讲,除了积极的学习效果,还对外语学习者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全面的、综合的个人素质的学习方式。
上面我们从母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外语教学的开展,其实,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也会发生正迁移作用。具体来讲,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不管是在产出性还是在接受性语言当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本身的母语文化中的意义和形式进行迁移,这种迁移到外语学习中的过程,自然会对母语文化本身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运用母语进行良好沟通的学习者,在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时,自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如果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有着相似的语言结构、相似的文化背景,这种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就越大。
再者,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对比性特征是以母语文化教学为基础的。在对各种语言的文化因素进行传授时,讲授者需要对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进行基本的了解,进而可以进行比较。只有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才可以了解到所教授语言的真正语言底蕴,增强自身对异族文化的敏感性。在外语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是不能够被轻易理解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相似的文化现象作参照,理解文化现象。总而言之,在外语教学中,想要完全脱离母语和母语文化进行学习是不可行也是不现实的,把握好母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开展外语教学,才是积极的教学方法。
二、规避“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中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他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他发现很多青年学者具有非常高超的英文水平,在进行日常沟通和学术文献阅读过程中毫无障碍,但是在真正进行学术交流时,就无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显示不出文化古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风范。这个概念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我国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反思当前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实效。
目前,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基本上都可以做到重视和了解“目的语文化”,却普遍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培养。换句话说,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会将目的与语文化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文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为目标语文化的教学。在英语教材中,会有大量反映英美文化的语言材料,而反映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语言材料则非常少,更别提深入反映中国文化的课文内容。这种学习方式的偏差,虽然使学习者可以掌握目语及文化,与此同时却产生了对母语文化目标语的操作失败,导致母语文化的断层危机现象。
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只是反映了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方面的缺失,其实在一系列的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屡见不鲜,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外语教学中若是忽视母语文化,不仅不能弘扬民族文化,还不能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反思民族传统,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导入途径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在这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外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途径进行导入。
(一)语言教学语文化教学相融合
在外语教学课堂的讲授中,采用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和专门讲解法等不同方法,将语言教学语文化教学真正结合起来。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母语文化的语言结构,同时,能够理解目的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将两者进行比较,就会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这种差异性的文化根源,会代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二)平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平衡,最基本的表现就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在选取语篇时,一方面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语言我精华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要通过选择能够体现双方风俗习惯的语言材料,以此体现文化现象。教材中篇幅的比率应当是既要包括目的语文化又要包括母语文化,将两种文化有机结合在同一教材中,给学习者最全面的材料。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所选择的材料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得体性、简洁性和规范性,不能一味选择主流文化的内容,还应考虑与非主流文化的结合。
(三)通过实践环节来关注文化差异
外语学习的最根本目的还在于运用,因此要在实践环节检验自身外语知识的熟练程度,而在语言实践中,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从自身的文化视角观察评判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也就是说,经常忽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对话,却无法真正理解目的语国家特有的一些语言含义,从而在真正与外国人沟通时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问话,甚至由此导致一些语言上的冲突。因而,在实践环节一定要重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因循守旧,套用自己旧有的文化认知去简单评判他国文化。此外,实践环节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应当时刻进行两种文化对比的教学,有意识地将课文中可以联想的内容与中国文化相联系。举例来讲,在讲授圣诞节的内容时,可以提及中国的春节,使学生接受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熏陶。还要经常安排中国学生与外籍教师、留学生进行文化的交流,就中国文化或所在地区文化进行探讨,关注和探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四)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
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与否,因为外语教师是英语知识的直接传播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高校的外语教师素养非常高,外语说得很流利,和外国人交流基本上很难有任何的困难,但是当外国人需要他们介绍自己本国的文化风俗时,却显得无从适应,甚至出现语言表达“卡壳”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外语教师忽略了自身母语文化知识的学习,试想这样的教师,又怎么能够培养出中西方文化都兼通的优秀学生来呢?所以,外语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母语文化的学习,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尽量使用正确和得体的语言进行外语课堂教学,放弃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固有教学观点,将母语文化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
结语
我们基本了解到,不管是在何种语言的教学中,都不可否认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母语文化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所教授语言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换句话说,就是对母语文化本身的传播。
本文从这个大方向入手,从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如何将母语文化更好地导入到外语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肖淑云.外语文化教学中要重视母语文化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5):45-46.
[2]曹威.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学探索[J].教育探索,2011(6):50-51.
[3]刘颂.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外语教学[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51-54.
[4]苟丽梅,姜焕文.“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104-107.
[5]刘桂影.浅析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1):151.
[6]彭洁.浅析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导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8(2):150-151.
[7]张维娜.对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的反思[J].东方教育,2014(8):51-51.
[8]雷义桂.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兼容并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3):175-176.
[9]胡渝镛.论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之缺失与补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