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中的真情
2015-09-10周玉花
周玉花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别人认为我是个很古怪的孩子——很少说话,从不与人交流,乡邻们都叫我“哑巴”,我听后只是笑笑。
爸妈都在外地工作,我留在家中由奶奶照管,我厌烦同奶奶住在一起,讨厌她唠唠叨叨。
在学校里,我也不如那些活泼的孩子讨人喜欢,很少同老师同学交流,我总觉得老师讨厌我。每次上课,我总是低着头,手放在桌子里做小动作。当老师发现了,喊到我名字,我就慢腾腾地站起来。老师重复着老调:“以后如果再让我发现,你就不要来读书了,真没出息!”于是,我越发感到老师“可恶”。
星期天,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只好让奶奶去。我知道奶奶这回回家一定会责怪我在学校不听话,我开始觉得整个社会变成灰色的了。
出乎意料的是,奶奶回来后,笑着对我说:“老师夸你哩!说你有出息,长大能做大事业!我都说了嘛,你怎么会没出息呢?”
我满心疑虑立刻化为乌有,一刹那屋子也亮了,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也变得可爱了。
老师夸我有出息!他以前不喜欢我都是假的,老师多好啊!我顿时感到老师也变得和蔼可亲了。
从那天起,我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学习。我开始爱笑了,爱说话了,老师也为我的巨大变化感到高兴,还特意表扬了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问老师那次开家长会跟奶奶说了什么。老师沉思了片刻说:“那次家长会我对你奶奶说了许多你不好的话,你奶奶对你说了吧?不过第二天你的表现真让我刮目相看……”
听了老师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奶奶对我说了一个谎话。是奶奶的谎话彻底改变了我,奶奶编造这个谎话的良苦用心,让我感动不已。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包含着奶奶对我的深情。
回到家,我对奶奶说:“奶奶,我爱您!”奶奶笑了,我也笑了。
[简评]
这篇习作写出了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一个可亲可敬的奶奶形象。“美丽的谎言”体现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孩子的信任,它产生了教育界称之为“皮格马利翁”的积极效应,值得家长和老师们思考。
写作也较有特色,写孩子担心时,“觉得整个社会是灰色的”。疑虑消除后,“一刹那屋子也亮了,”,这样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指导老师: 赵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