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教好小学数学课

2015-09-10郭焕丽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激活课堂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郭焕丽

摘    要: 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效率和质量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最关心和值得探究的问题。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数学学科进行探究和分析,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作者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上好小学数学课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方法,希望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激发兴趣    激活课堂    动手实践

数学是教师和家长一直关注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一直对该问题进行潜心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格特点鲜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变化,人才的内涵变得丰富。科学的发展带动教学的改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而言是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机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精心准备好每节课程,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和教学步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在民主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在课堂上处于活跃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下面我就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创新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高学问的艺术,要上好小学数学课教师在课前对课程就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在精心准备的课堂上,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整堂数学课的掌握和驾驭比较熟练。备课的环节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第一,一节课的起点设计如何。这里所说的起点,主要是指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生长。设计合理的起点的作用是有利于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和联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能够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链接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第二,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新知识的主体部分就是重点,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不能掌握的知识的部分就是难点。有时重点和难点是分开的,有时是相互一致的。备课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重点展开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难点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础,深度和广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难点的研究和分析,确保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注重交点,交点是指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衔接点。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章节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是很密切的。要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教师首先要明确把握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知识网的形成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把握,并把知识网络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第四,不要放过疑点。很多学生会对某一知识点产生混淆,容易在这些知识方面犯错误,对于疑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解疑能力进行培养。

二、从现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小学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着手进行导入,学生对熟悉的生活很容易接受,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比较容易。小学生最明显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玩”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既能一边玩,又能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举的例子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点,再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和思考他们所见的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轴对称图形编成小故事,加深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三、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整个课堂,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新课改要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展示给学生,要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展示真实的自我,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师生之间交流的质量。学生不再是惧怕老师,而是尊重爱戴老师。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课堂上用语言和目光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引入奖励机制,激活课堂教学气氛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对那些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消除对学习的畏惧心理和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带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不同的表现,教师可以引入激励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在课堂上发挥和展示真实的个性,让课堂更具活力和魅力。

五、注重动手实践,使认识上升到理性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首先接触的是大量的感性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通过动手实践把大量的信息进行系统性的链接,发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教学中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要上好小学数学课需要教师从备课开始,到对课程的评价和反思都要精心准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为学生创设富有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仲敏.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3).

[2]钱莉.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08(20).

猜你喜欢

激活课堂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巧用孩子的“插嘴”激活课堂
激活课堂,推进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激活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