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
2015-09-10杨春艳
杨春艳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提问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开发,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2001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僵化机械的学习现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参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提问中获取知識与探索精神,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知,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太过简单、枯燥的提问方式,难以激发他们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因此,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兴趣为设计原则。产生兴趣—获得感知—充分理解—有效运用,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最原始的驱动,在兴趣的催使下,逐步走向感知和理解,从而完全掌握乃至可以活用;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因材施“问”,让孩子在兴趣的驱使下关注课堂提问,那么课堂题目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中,教师可以问:你们觉得司马光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小学阶段的儿童正是是非观念逐渐明确的时期,因此对于“好孩子”、“坏孩子”这个父母经常提及的词,充满了亲切和兴趣,势必引发大讨论,从而加深了课堂印象,提升了教学效果。
2.以启发式为设计原则。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加深课堂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探索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育。
比如在《鹅鹅鹅》中,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提问:谁见过大白鹅呀?大白鹅会游泳吗?那么大白鹅是怎么叫的呢?还可以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大白鹅的样子。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主动想象鹅在睡眠引吭高歌的情境,这样整首诗的意境自然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教学很目的轻易得到实现,效果也比古板的讲授要好得多。
3.以层次适应性为设计原则。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水平,提问应时适当拔高,以实现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问题的设置既要合理,又要带有一定的阶梯,由浅入深,进行阶梯引导,《学记》中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只有对学生实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步步为营的进步。
二、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路
1.基础型提问。基础提问是指一些比较简单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和理解障碍,有时也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一般包括字词记忆、解释、简单的造句等,基础提问通常与课后复习在一起,这类提问教师要适当控制比例,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2.提高型提问。提高型的提问是在基础型提问之上适当拔高的设计方式,针对知识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训练为基础进行设计,比如在《燕子》这一课时,当读到“各色鲜艳的花,都想赶集似的聚拢来”,教师问:为什么要用赶集来打比方呢?读到“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老师问:这里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比喻呢,让学生能发挥想象,理解书中的意境,同时能锻炼其分析能力,并能知道修辞的用法,可谓一举多得。
3.拓展型提问。拓展型提问主要在于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挖掘,也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可以是关于教材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上的拓展及思维训练,抑或是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学习体会的延伸提问,这类题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拓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从而使得学生能对教材相关知识触类旁通、信手拈来,并最终实现活学活用,将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这类提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评价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续写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的教学工具,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更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教师也能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