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途径探究

2015-09-10郭海宝

中学物理·高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知识点物理

郭海宝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只要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直到自己能用理论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他们而言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从主观上变成了自己要学,还有什么能阻拦他们求知的脚步呢.

1 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相关情境,将枯燥的公式、定理加件生活的外衣,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1.1 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启发物理模型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物.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些现象并不能亲眼看见,理解起来相对有些困难.尤其在讲授电磁学部分时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找不到迁移点,教师讲起来费劲、学生理解也困难.教师可以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或常见的事物类比、启发.如:电容器类比水桶,电容类比水桶容纳水的本领;电势能类比重力势能,电势类比高度,电势差类比高度差等.

1.2 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及动态图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此时可通过多媒体模拟该过程,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如 粒子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布朗运动、原子的能级跃迁等.另外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即使教师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讲解,但学生依然似懂非懂.可利用课件直观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印象巩固知识点.比如:卫星的发射过程、多普勒效应、电子在示波管中的运动情况等.

1.3 理论联系生活,让文字更有说服力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对未知事物有好奇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投其所好结合身边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他们加以分析.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教会他们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学会自主学习.如: 讲汽车速度表上的示数为速率时可适当讲解一下速率计的工作原理;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举磁悬浮列车为例,解释动力来源和悬浮原理等.

2 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巧妙设疑, 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安排一些实验,一方面能将抽象难懂的问题形象化,强化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别具匠心的设计,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现通过几个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1 讲圆周运动的应用时可设计“水流星”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水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洒出.设问: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杯口朝下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肯定会洒出,为什么此处没有呢?如果放慢绕行速度又会出现什么?进一步实验,发现当速度比较慢时水会流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要使水不流出,必须保证一定的速度,那这个最小的速度怎么求解呢?

案例2 讲楞次定律时可先做这样的实验:让大小相同的小铁球和磁体球分别穿越侧壁开有小口(以便观察)的铝管,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磁体球运动时间较长.巧妙设问两球由静止释放,理应做自由落体,时间相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案例3 讲静电屏蔽时,先提出倡议,谁敢亲手触摸高压电?学生首先被问题怔住纷纷摇头不敢尝试,这时播放一段英国科学家表演“特技” 触摸百万伏高压电的视频,出人意料的现象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 改进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3.1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储备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有学者说过“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必须停止教学”,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跟得上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江苏五严规定”出台后,对所有一线教师是个大的考验,表面上看缩短了在校时间,大大减轻了教师负担,实际对每个教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文献,参考优秀的教学思想,及时摘录下别人处理相关环节的方式留作以后的资源.另外新课程标准对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计算机技术等.

3.2 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延伸学生获得知识的触角,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已经习惯在高压政策下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减负”使学生迷惘,给家长带来了不安全感.教师要适时加以解释和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分配课余时间.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获得知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该点,比如过一段时间可布置一个课题,让他们去搜集相关信息.可开发大量微视频, 给学生随时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样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注意学生情感的需求,讓学生在轻松且严谨的课堂环境下获得知识

教学既是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授课时的措辞,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能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加学科兴趣.

布卢姆说,学习结果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味强心剂,只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扮演引导者,并对学生小小的成功加以表扬.逐步培养学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物理.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知识点物理
我的“课余”在哪里?
只因是物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处处留心皆物理
欢乐的课余时间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