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9-10卢超英

考试周刊 2015年59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误区高中语文

卢超英

摘 要: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是考试考什么就让教师教什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从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本质与意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技巧两方面作阐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培养 误区 方法

阅读小到个人,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础,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大到与国家、社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阅读能力有利于及时获得较多新信息,跟上时代节拍,从而不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现行阅读训练的误区

张志公指出:“所谓阅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理解、记忆和速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是考试考什么就让教师教什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往往也是考什么就读什么,都不重视阅读。2007年高考把中外11部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学生一下子懵了,因为有些名著他们根本没有阅读。为了进一步摸清学生的情况,我让学生对阅读过的名著进行统计,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完整阅读过一部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三分之一,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阅读文学名著。至于进一步理解文学名著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体验,就更是不值得一提了。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阅读分成认字、解词、分段、归纳写作特点等,这其实是与阅读能力考查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阅读的本质应是理解、筛选、吸收信息。对高中生而言,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文本能作出分析判断,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主张为生存而积极阅读,更倡导为发展而终身阅读。换句话,阅读不仅为个人而且为人类的生存而阅读,为自己更好地发展而阅读,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二、阅读训练方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阅读方法。读书方法因时而异,古今不同;因地而异,东西不同;因人而异.彼此不同;因书而异,不同的书读法不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方法无穷,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读法。这是一种对读物认真细读精心揣摩的阅读方式。精读的目的,是获得对读物全部的而非局部的、深入的而非肤浅的、充分的而非有限的、精细的而非精略的理解。

精读是阅读的基本技能,而且是略读、快读和其他技能的基础。精读的要义可以用“咬文嚼字”、“细琢细磨”等词语来概括。精读的具体方法很多,首先,要熟读成诵。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达到 “气自华”的境界,中学生要多背书。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背诵文章的教学,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在课堂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背诵,受到优秀文化艺术魅力的感染。其次,要深思善疑。读书要勤于思考,因为书中有些知识是直观可见的,也有一些知识是潜隐在背后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隐藏在看得见的字、词、句、段背后的东西。阅读时抓住问题,步步深入下去,以求得甚解,方能跨入知识的宫殿。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知识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如李密的《陈情表》,读后要想一想:李密是亡蜀降臣,司马氏为何要征召?他写此奏章,不能奉诏,会不会招来杀身之祸?他又如何用心良苦,打动晋武帝,保护自己?如果你理解了这几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2.对话法。权曙明先生认为:阅读的理解的本质是创造。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的一场平等、自由的对话,是两种经验的交流、碰撞和渗透,这种主客体之间的“对话”是悄无声息的。真正的读者多采取默读的方式,阅读时的思维活动是内隐的、无声的,又是极其活跃的。读到会心处或放声大笑,或潸然泪下,这种对话是跨越时空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随着作者的笔锋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久远的过去;飞越重洋,徜徉于异国他乡,这种对话是平等自由的。读者对作者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补充、可修正,无人干涉。对书中的人物,或喜爱、或憎恶,或崇敬、或贬抑,悉听尊便。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完全平等对话、自由交谈,这时主客体之间心灵就得以沟通,情感就获得共鸣,以至于流泪。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祝福》,因同情而流泪;读《背影》、《红岩》,因感动而流泪;读辛格笔下的吉姆佩尔,因震撼而流泪。

3.继承超越法。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的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继承而超越、借鉴而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读书的基本方法。

继承超越法是一个有序的活动过程。读书要经过这样的程序:理解——鉴赏——运用。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便完成了由继承与超越的交替。写书,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构建意义。这个过程,首先,满足阅读者对文字信息及其他符号信息的识别、筛选、区分和判定的需要。其次,满足审美需要。从阅读心理考查,促进读者产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因此,阅读训练课若以冷漠的知性分析代替动情的文本感受,只一味分析表达方式、表达技巧,未能引导学生对文章所涉及的社会现象、某些观点进行较深入的讨论辨析,那么,这样的训练就会缺乏愉悦性而使效益受损。可见,阅读训练课不仅要重视提取信息方面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顺应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获取阅读材料的信息。

总之,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它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甚至感到它无边无涯、不可捉摸。因此,阅读教学要依据大纲,从课内到课外,有序地强化训练,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遵循认识规律,讲究教法,通过促进学生自发经验和自觉经验的整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误区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摭谈阅读障碍的形式、成因与对策
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精髓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