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灵动的瞬间

2015-09-10李静

考试周刊 2015年68期
关键词:入园消极小朋友

李静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并不是新生事物,过渡环节泛指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衔接的中间阶段。晨间入园、喝水如厕前后、午饭午睡前后、离园前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归到过渡环节。传统教学中,过渡环节作为一种附设环节,是为其他“主要”环节服务的。2001年,新纲要颁布,明确指出:“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由此,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衔接部分,它就像一篇文章一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安排好幼儿的过渡环节,让它很好地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幼儿园过渡环节组织存在的误区

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者,在过渡环节的组织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我们看到目前许多教师在组织过渡环节时存在一定的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齐划一,时间浪费明显。

“一组小朋友去喝水,二组小朋友去尿尿,三组四组小朋友趴在桌子上小金鱼睡觉……”我们常常会这样组织孩子。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的确井然有序,教室里会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是,当我们温柔地向孩子发出这样的指令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违背了指南的精神,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除了消极等待,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没有必要的“集体活动”是指南中竭力避免的。

(二)消极控制,催促声不绝于耳。

“丁丁,快点啊!”“妞妞,你进去多长时间了,还不出来!”“凯凯,不许在厕所玩!”“我数到三,再出不来的小朋友不要玩玩具了!”听吧,过渡环节中,老师完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有时不得不歇斯底里地吼一嗓子,完全没有平时的从容,而孩子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处于被动状态。不用说,这样的教育一样是不成功的。许多老师认识到了以上两种弊端,开始把重点集中到如何使过渡环节更有价值、更充实,更体现孩子个性。于是,新的过渡环节方案产生了。然而,问题随之而来。

(三)顾此失彼,环节设计有悖儿童身心健康。

“先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玩积木。”“先喝完水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书。”“先画完画儿的小朋友可以去玩海洋球。”为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许多老师采取这样的方法减少孩子们的消极等待现象。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有效避免了消极等待的情况,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时间隐性浪费情况大大减少。然而,许多本质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玩到积木,孩子们狼呑虎咽,本来能喝两碗粥,偏偏一口没喝就说自己吃不下了;为了看到心爱的图书,孩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一大杯水,飞快跑出水室;为了多玩一会儿海洋球,孩子对画画敷衍了事……这种看不到的伤害潜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中,而这时培养的坏习惯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四)考虑不周,不恰当地利用区角活动作为过渡环节。

在早间入园、下午离园时,许多老师会安排一些区角活动,如阅读区和建构区。因为这样的活动比较安静,让人感觉幼儿秩序感很好。然而,笔者认为,在入园、离园这样时间短且不稳定的时间段,不宜采用阅读区和建构区作为过渡环节。因为孩子进行阅读和构建活动时,必须有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如果常常被打扰,强迫中止,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安排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二、造成过渡环节误区的原因

造成过渡环节中的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传统教育影响太深,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

传统教育中为过渡而过渡,把过渡环节看做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认为它不是“正规”的活动课,只是为下个活动做铺垫,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其不够重视。

(二)对指南的错误解读。

指南中指出“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许多老师错误理解为指南要求压缩过渡环节。其实,通观指南精神,我们就会发现纲指南中强调减少的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而“必要”的过渡环节不但不能减少,还要增加。

(三)追求教育活动“效率化”,没有真正建立起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效率化,使许多幼儿园片面追求外在效果,没有把幼儿本身发展看做重要的问题。我们应适当淡化外在效果,把幼儿的内在发展放在首位。

(四)许多幼儿园在时间安排上过于整齐划一,不利于过渡环节的开展。

制度化的管理、程式化的检查,让许多老师不得不尽力压缩过渡环节,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当适当增加时间安排的弹性,这样才能让过渡环节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中。

三、合理安排过渡环节,避免幼儿消极等待的措施

(一)晨间接待与自主游戏整合,避免幼儿消极等待。

幼儿入园有早点儿的、晚点儿的,时间上很难做到统一。幼儿入园后首先要整理自己的衣服,其次才能选择自己可以干的事情,这是幼儿升入中班后培养的潜规则。每天,伴随幼儿亲切的“老师早上好”,幼儿会主动为自己服务,老师投以赞许的目光,让幼儿很有成就感,总是欢快地整理衣服,整理自己的桌子。晨间活动的精彩主要体现在幼儿自主上。

(二)培养幼儿的秩序规则,让课间餐和课间活动津津有味。

第一次集体活动结束后,到了孩子们盥洗、如厕、吃课间餐的时间了。我们和孩子们约定了君子协定,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课间餐,必须先洗手再吃,就可以选择想玩的游戏。有的幼儿喜欢先洗干净手,吃完点心再去玩耍,有的先拍拍球放松放松再吃,也有的玩的中间出了故障,中途来吃。虽然短短30分钟,让幼儿自己来安排却丰富多彩。开始时,个别幼儿等老师提醒才记得来吃课间餐,但时间不长,他们就都养成了自主的秩序习惯,不需要老师大声叫喊,需要老师频频提醒。幼儿在有秩序的游戏中津津有味地玩、进餐。老师和幼儿多么和谐啊!

(三)安静的游戏伴随幼儿午餐和入睡。

午餐和午睡阶段是容易混乱和吵闹的时间。以前经常出现人声鼎沸的现象,自从让游戏伴随幼儿进餐和入睡之后,活动室里时常传出笑声、歌声、音乐声。

(四)幼儿离园前可选择区域游戏和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准备的材料少,游戏规则简单,可以随时开展,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老师不用组织和参与,幼儿就能玩得很好,所以,民间游戏适合在过渡等零散时间玩耍,替代幼儿被动等待,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等待。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过渡环节,这样,幼儿才逃出消极等待的魔圈,找到真正的快乐。

总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只要我们从整个幼儿教育大背景出发,重视和调整相关政策和理念,做出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选择,并根据他们的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让趣味游戏取代幼儿消极等待,进而提高幼儿活动有效性,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猜你喜欢

入园消极小朋友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Let’s DIY Poster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