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 “三助式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0肖勇
肖勇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现代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解难释义尝试活动,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要实施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三助式”教学模式。即学生自助学习(简称“自助”)、学生互助学习(简称“互助”)和老师帮助学习(简称“师助”)三种学习方式科学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现以川教版7上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为例说说“三助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课前教师根据课标、学情分层次设计出自助、互助、巩固练习的题,做成导学单发给学生。
第一部分自助:学生自学课文完成导学单上题目:
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以( )为起点的重要商路,经过( )和今( ),翻越( ),通向( )和( )。这条商路上,汉朝输出的主要是( ),所以叫( )。
汉朝时,( )丝绸之路和( )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
1.汉朝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朝时一些中国人给朝鲜带去了先进的( )和( ),帮助当地人掌握了( )技术。
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 )赠给( )金印一枚。
2.汉与欧洲的往来
往:公元97年,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他到达今波斯湾后,没有继续前行,但了解了沿途一些情况,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来:166年,一批( )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从现有文字看,这是中国与欧洲的第一次交往。
学生完成后需要展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更正。方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有成就感。
第二部分互助:小组内部完成导学单上的互助题目。此时教师要巡视各学习小组,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合作探究一:小组在地图上划出丝绸之路示意图。
合作探究二:根据材料讨论“丝绸之路”的作用。
1.中国运往西方的是丝绸、铁器、茶叶等,西方运往中国的是琉璃、胡椒、黄瓜等,说明这是一条( )通路。
2.中国运往西方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西方传入东方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说明这是一条( )通道。
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分析汉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积极与周边民族和国家开展政治、军事活动和经济、文化交流。当时汉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大欧洲、非洲。中国优秀文化影响世界,同时汉朝吸收了有关民族和各国经济、文化成果。
互助学习完成后,分小组展示其探讨结果,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有教师的答疑,即“师助”。
三助式教学需要当堂巩固提高。如这一课就有题目要求完成。
一、单选题
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2.标志着欧洲国家与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
A.第赛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
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二、问答题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有什么现实价值和作用?
2.你认为当代中国应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3.美丽的丝绸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引起了中亚、西亚和欧洲人民的浓厚兴趣。西方人民得到丝绸,视为无上珍品,一位罗马作家称赞说:“丝国(称中国)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像蛛网一样纤细。”塞里斯(seres,丝国)几乎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据说罗马的恺撒大帝曾穿着豪华的丝织衣服。约公元一、二世纪,随着丝绸生产的发展,西域商路的畅通,中国丝织品日益增多地运往罗马帝国。年复一年地将东方的丝绸和西方的物品运往对方,使丝绸贸易成为古代世界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的商品。
请回答:
(1)在公元一、二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请你画一条简图来说明。
(3)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做联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对话与交流。请谈一谈对你的启示。
这样教学是不是老师就轻松不做事了呢?恰好相反,“工夫在诗外”,教师课前要设计合适的导学单,课上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要点评,该鼓励的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