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015-09-10孔伟

考试周刊 2015年62期
关键词:爱心交流班级

孔伟

热爱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班主任要用爱的高温消融学生心田的孤独和冰冷。爱就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让学生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热爱和对他们的希望,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不能用教育者的盛气凌人爱学生,也不能用纵容和庇护爱学生,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最有效的爱是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信任他们,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实现师生的心理相知,使班主任的教育与学生的思想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动之以情

1.普遍情感中的语言。

班主任对学生的深情,是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对少数人,而是对几十个过去从来就不相识的孩子深切的爱。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班主任的爱应该博大,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爱的情景中,心中会充满希望。对学生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思想、心理、品德、情感、身体等各个方面,不只是课内、校内,而是体现在时时处处。

班主任的爱心具有榜样的作用,不仅自己要有爱心,还要让学生有爱心。爱心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前提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摘了学校门口的水仙花,正好被老师看到,问她为什么摘花,女孩说她奶奶鼻塞,她听邻居小朋友说,闻水仙花的香味可以通塞,所以就来摘。针对这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列出六种老师的态度,认为最佳选择是:老师赞扬女孩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照顾奶奶,并再摘一朵奖励给她。为什么这个教师的做法是最佳选择?这里充满人性化教育,是自然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更是爱心的教育。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班主任的情感和爱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只有班主任对学生倾注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形成“爱生—尊师—更爱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这种爱往往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每次老师到班级,如果用十分幽默而且时代感很强的语言和学生开开玩笑,或者与几名学生谈谈学习外的话题,如服装、风度等,立刻活跃学习气氛,无形中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情上得到交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把心里话向老师诉说,客观上起到师生交心的作用。

2.特殊情感中的“度”。

由于特殊性的存在,有的学生需要班主任比别人更多的爱,她们或者是因为缺乏家庭温暖,或者是因为生活困难、家庭关系紧张,在实际学习中表现为信心不足,情感脆弱,自尊心强,凡事把自己与同学隔绝,有明显的自卑感,精神压力大,对前途过分担忧等。对于这种学生,班主任应采用教师责任中母亲式的关心方法,严格掌握爱的“度”,努力做到关心备至不迁就;问寒问暖不护短,可亲可信不依赖。这样才能爱得有距离,爱得有分寸,爱中有严。让学生感到,她在时刻得到老师的关怀,但在遵纪守法中不是班级中的特殊“人物”。

二、晓之以理

班主任不仅要有一片慈母之爱,还要有一颗严父之心,既批判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又使他们有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使学生体验到班主任的一片爱心,体会到对他们的鼓励与信任。

1.批判不留情,用人不疑人。

班级干部犯了错误,不护短,绝不留情。批评时语言要激烈,击中要害,使其充分认识错误的危害性,给班级和自身造成的不良后果。但是在工作中要放手使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班级干部丢掉包袱,轻装前进。

2.耐心听取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批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比如对情况不了解或认识不全面,或过于情绪化,做事偏激等。对于这些过失,班主任是置之不理、强词夺理,还是勇敢面对,向学生真诚地道歉呢?有的班主任可能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宁愿将错就错。殊不知,这样下去,学生会认为你不够真诚,太虚伪,从而与你产生距离,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产生。

要做到从内心感到有听取学生意见的必要,并组织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批评意见,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诚心诚意的,这样把听取对班主任批评意见过程变成培养自己和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

3.课堂严肃,课外随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马卡连柯说:“团结了集体,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班集体的创建,核心是班主任,学生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形成向心力。向心力、凝聚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与学生的交流,在于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要让学生不但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更体会到班主任的爱是一种父母的爱与朋友的理解的缩影,做到心心相通。为此,班主任必须做到:

(1)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心”。一般来说,班主任都是该班的任课老师,要把握好师生间进行交流的最佳时机。班主任应在教学中将自身的情感置于学生中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摆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业。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不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或暗示、提醒、严厉批评,不怕得罪学生。

(2)注重課余时间“交心”。课余时间是班主任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良机,班主任要与学生随和相处,与学生之间,不但要以师生的身份,还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把自己当成她们中的一员,自觉进入角色,与学生叙家常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态,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从而引导学生走出阴影与误区。用丰富的学识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及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学生的佩服和尊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好朋友、好老师,这对和谐班集体的创建有重要作用。

(3)在班上开展书面交流。班主任可就某一方面现象,确定主题,给定范围,请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可设专栏,如“班级心语”。班主任对学生关心的现实敏感问题不可回避,否则会给学生一种推卸责任的感觉,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4)通过网络沟通交流。信息时代,网络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学生大多数都上网聊天。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的QQ群,让学生互相交流,文明上网,班主任也参与其中,正确引导,和学生交流思想,让电脑网络成为老师和同学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处理班级的事情是司空见惯,工作方法也多种多样,一个教师有一个教师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最主要的是教师的修养,它是一种品质,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疑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爱心交流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不称心的新班级
爱心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