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规与激趣教学
2015-09-10丘族昌
丘族昌
摘 要: 语言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语文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语文的学习相对繁杂,听、说、读、写需面面俱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夯实基础的关键,如何让学生自发、饱含兴趣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从两大部分着手,第一部分抓常规,即写说作读分别分析;第二部分激兴趣,分析如何更好地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激兴趣 抓常规
我校虽处城区,但招生生源大部分属于农村学生。2013届(1)班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他们2010年升入初中时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的多种常规都没有很好地形成,每次质量检测,80分以上的不足10人,90分以上的没有,不及格人数超过半数。但经过三年的努力,这个班级的语文学习风气浓厚,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上了一个分数段,平均分、优秀率都远远优于其他班级。下面我就一些自身的经验和感受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抓语文常规
“语文常规”即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习语文有许多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如规范书写汉字、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读名著、做读书笔记等。这些语文常规养成得好,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逐个介绍。
(一)写好字。新课标指出:“初中生能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来自于农村的学生,由于小学阶段没有经过认真规范的书写训练,没有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大多书写潦草且多错别字,写好字成了七年级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
七年级开学的第一周,我就用了三节课讲了书写的重要性及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在谈书写的重要性时,联系自己多年参加中考评卷中有关书写的事例,明确告诉他们:中考谁书写优秀,谁在中考中占优势的道理。接下来,我要求学生每天练150个正楷字。为了让他们练字有一个目标并且有信心、有兴趣练下去,我为他们制订了一个过级计划——
过初级,要求较低,只要横平竖直工整书写即可,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希望养成他们耐心书写的习惯,即养成耐性,经过半年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而中、高级则在结构上、行文上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使他们练字有一个目标。
(二)说好话。“说”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之一,这里的“说好话”包含“说”、“读”。我刚接手教他们时,绝大部分同学朗读结结巴巴,回答问题脸红耳赤,噤若寒蝉,不会说不敢说。我知道这是由于小学阶段说得少的缘故,于是我用一些事例反复跟他们讲了初中生为什么要会说会读——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交际的需要——从思想上解决他们怕说的障碍。为了让他们说好,我提出了下面的要求:(1)平时在学校不管上课还是课间,同学间、师生间都必须用普通话交流。(2)每天课前5分钟请一位同学进行脱稿说话训练。(3)早读语文必须大声朗读,不允许默读。
三年来,班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关于“说话”的故事,在此与大家分享:黄桂洪同学第一次轮到上讲台说话训练,由于害怕,站在讲台上5分钟蹦不出一个字,脸红耳赤,手搓揉着衣角,最后竟然哭起来。下课后,我鼓励她,让她明天再试,她同意了。第二天上讲台她仍站在那里两腿发抖,说不出话,我立即对全班学生说:“黄桂洪同学今天能有勇气第二次站在这里,说明她很勇敢,不过还没有找到思路,请大家给她掌声鼓励。”结果,她在学生的掌声中最终完成说话训练。下课后,她竟主动找到我说,让她明天再试一次,看还会不会再害怕了。我很高兴,同意了她的要求。当黄桂洪第三次站在讲台上时,已是充满自信,眼视全班同学,大声说自己课前准备的说话稿,她的说话最后赢得学生的热烈掌声。她的成功鼓舞了许多还没有上过讲台的、怕说的学生。
(三)作好文。作文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和学的重心。我所教的学生在写作方面比起“说”、“读”更是薄弱,大部分学生作文病句成堆,成篇不足400字,内容空洞。怎么才能提高呢?我想平时训练要求少写长文,多写短文。初中作文要求600字左右,我降低要求,多练200字至400字的文章,多练片断作文,分年级实施,这是我三年来作文训练的计划。
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到现在九年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600字以上的作文,且语言较通顺,内容较集中、充实。
以上所列是每两周一次的作文。我认为他们写作的进步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我还有一个常规作业就是写随笔(别人叫周记)。随笔,就是取材自由,文字长短不限的文章,要求每周三篇,不少于200字。老师每周末或周一批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讲评解决,发现好文章及时表扬赏析。三年来,学生利用写随笔这一阵地,写出许多短小精悍的习作,说明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随笔起到不小的作用。
(四)读好书。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所以读好书是初中生的学习任务之一。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在阅读面、阅读量、背诵量等方面都提出要求。
作为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比城区学生来得窄,积累比城区学生少,这就更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要广泛阅读,首先得让他们懂得读什么,然后要解决书从哪里来的问题,最后才能检查落实。所以,我采取以下方法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1.挤出时间,向学生简介古今中外名著的梗概、作者、地位等,向他们推介,同时介绍一些自己认为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报纸杂志书籍给他们,如《语文报》、《青年文摘》、《读者》、《演讲与口才》、《作文与考试》、《阅读与写作》、《满分阅读》、《小小说选刊》、《智慧背囊》、《时文选粹》等。
2.动员学生购书、捐书,成立班级图书库。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买一套课标要求的初中生必读课外名著,每位同学每月至少买一本《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四人编成一组,互相交流观看。每个月动员学生捐一次书,选出管理员,由管理员给图书造册借阅。为了便于流通,借阅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3.布置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并教给他们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字数不少于200字,每周检查评改,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
4.利用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推介自己所看的文章和读后感,学生通过倾听,积累一定的阅读量;推介者通过写读后感,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二、激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知一堂无趣的课是多么的乏味,所以我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注意激发班级学生的兴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激趣。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开展各类趣味活动,比如前文讲到的朗读、演讲、写字、作文、辩论等比赛,在比赛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努力让活动丰富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伊索寓言》、《皇帝的新装》时,让一些有表演才能的人排练表演课本剧,用一节课的时间在教室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充分享受视觉感受时得到启发教育。
(二)赞赏激励。泰戈尔在他的《失群的鸟》中写道:“每个孩子都带来消息说,上帝还没有对人完全沮丧,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值得赞赏的优点和生长的力量。”赞赏让孩子找到自信,找到力量,从而激发兴趣。在课堂中,只要是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学生的每一个发言,我们都给予肯定,他们怎能不积极地学呢?班上的董素春同学是一个做事认真、思想单纯、渴求进步的女生,七年级时,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完不成,但她不懈怠,坚持写随笔,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我发现了这点,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的精神,特别是有一次她写父亲的一篇随笔写得朴实无华,细致感人,我把它当做范文在全班进行赏析。从此以后,董素春同学的随笔写得更认真了,还主动每天抽时间写一篇400字以上的随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想,她有这么大的兴趣写作,和我对她的平时的赏识是离不开的。
(三)成果激趣。“成功让人……找到自身的价值”,教师不忘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大的激发。今天的中学生是勇于自我表现的群体,如果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不反馈活动结果,那么,他们还会有兴趣参与吗?因此,我在利用一切机会开展语文活动的同时,也注意刻意地展示他们的成果。如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综合性学习中,我把班级52位同学4人一组分成13个小组,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如撰写文章、搜集资料、拍摄照片、画出图画和制作卡片,一周后上交并请一些老师将这些成果进行评比,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发给奖状、奖品,将优胜者的作品用专刊形式在教室展出,如此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兴趣。
(四)拓展激趣。拓展延伸是对课堂、对文本的补充。语文教学的拓展尤其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将知识从课内往课外迁移,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许多课文,对于大同的学生来说,很多是抽象的、难懂的,我经常在教学中感觉到课堂缺乏生气,学生恹恹欲睡,每当这时,我就放弃原来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式,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如讲一些与课文有联系的奇闻轶事,世界未解之谜,历史典故,名著故事情节,当今或历史的人物传奇等,海阔天空,上下古今。如我在讲到《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学生对“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要离之刺庆忌也,白虹贯日;聂政之刺韩傀也,苍鹰击于殿上”一句不理解,有囫囵吞枣的味道,我就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解这三个《春秋战国列传》中的故事。这时,学生精力集中,用专注的眼神看着我讲,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他们理解了文言句意,也对文言产生了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修.略说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与提高[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01).
[2]封丽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08(17).
[3]关晓玲.浅析语文教学的灵活性[J].考试周刊,2008(13).